第480章 高句丽

 集安(今天吉林省集安市),这里是高句丽都城。?我-的¨书!城+ ′追+醉`薪/蟑′結_ 

 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为权力斗争失败逃离扶余来到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建立高句丽国家。 

 高句丽和草原游牧民族不同,高句丽是奴隶制和郡县制混合的二元制度。 

 高句丽分为贵族(大加和小加)、平民和奴隶三层,贵族垄断军政权力,并通过奴隶劳动维持统治。 

 高句丽设五部制架构,中央设涓奴部、绝奴部等五部,各部首领组成贵族会议,重大决策共同协商,就是高句丽王也不能一个人决定。 

 高句丽行政体系主要分为两类:一、仿汉郡县制,在地方设置城邑(如国内城)进行管理,任命褥萨(城主)负责军政; 

 二、部落自治权,边郡首领邑郡采用世袭制度,他们仅需要称臣纳贡。 

 由此可以看出,相比草原松散的部落联盟,高句丽管理更加严密,同时,上层更加平衡和稳定,这也是这个国家能存活700年的根本原因。 

 高句丽表面人口只有二十多万,实则人口远超这个数据,尤其是东汉后期开始,朝廷对东北控制力越来越弱,高句丽一边蚕食大汉和周边部落领土,一边掠夺大量人口充入贵族奴仆之中,保守估计,如今高句丽人口接近五十万人,对一个依靠城池军事防御和农耕的国家来说,实力不算太差了。·咸?鱼.看~书¢枉¢ ′更`芯′嶵¢哙? 

 高句丽采用的是兵马结合方式,也就是说,高句丽所有成年男子都是兵源,以目前高句丽来说,虽然比不上隋唐时期(400万人口),不过,在东北也算得上一个小霸,和日渐衰落的扶余国相比,实力丝毫不逊色。 

 公孙度的强硬,原本就让高句丽以大王高男武为首的人感到压力重重。 

 华夏兵不血刃接收辽东等地方以后,高男武等人彻底坐不住了,他们正在谋划和鲜卑人联合一事,谁知道,很快就传来一则消息让他们差点崩溃,草原鲜卑被华夏所灭,华夏开始在草原设置郡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