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针对高句丽等国对策(第2页)
只要大部分百姓投入华夏,失去了百姓,高男武还是高男武吗?高句丽贵族还是贵族吗?”
“哈哈哈哈……”。大家的笑声也是对荀攸建议的支持,荀攸想法很现实,你不是倚仗人多吗?认为华夏兵力分散你就能各个击破,如果华夏重兵集结在几个城市呢?你拿什么击破?只要百姓和奴仆下山得到安置,他们就会成为华夏民兵,此消彼长,谁耗不起?
…~~
经过一番商量,最后陈秋贤说道,“那就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出来,明年初继续出兵,悒娄可以成为一支奇兵骚扰他们后方。¨6+邀¢墈!书¨惘, ¢毋!错′内,容!”
“喏!”
第二天一早,陈秋贤接受了华夏专访,这一次采访陈秋贤的是一个女性记者,她叫刘琳,这些年,在华夏上下推动下,女子充斥着华夏各行各业,奉高最开始的女子学校依然存在,只不过和往常不同的是,女子不仅能在奉高女子学校读书,也可以在奉高的小学和中学读书,如今己经通过了女子可以进入华夏奉高大学读书,这让不少人兴奋,也让不少人担忧。
刘琳和刘洪、刘备等人差不多,她也是高祖后裔,经过西百年繁育,大汉姓刘的人大部分都是高祖刘邦后代。
和刘备等人不同的是,刘琳是家族庶女,家族将他送给一个大户为妾,她逃到了华夏,到了华夏以后,因为有识字基础,最早在华夏女子学校一边学习一边教大家识字,几年下来,她彻底喜欢上了华夏,后来还成为一名记者。
“大统领,谢谢你接受我们专访。”刘琳二十五六岁,高高盘起的头发尽显干练。
“客气了,刘记者,这是我们第三次见面了。”
“大统领记得真清楚。”刘琳接着话锋一转,“大统领,周边不少国家的百姓们担心,担心加入华夏后,会不会被区别对待?”
陈秋贤也没想到,刘琳第一句话就首入主题。
“我理解大家的担心,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华夏。
华夏是一个法治国家,一切以法律为基础,华夏法律里,因为生活习惯和信仰不同,大家只有民族区分,并没有其他区分。”陈秋贤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