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只可远观,怎么她了?(第2页)

看着周围这些科技大佬学界教授们全都目光灼灼地盯着江倾,等着他的回答,她不由得感到一阵紧张,手心都有些冒汗,下意识地更紧地挨着江倾。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憷然。

虽然她也未必完全理解问题的深度,但她的脸上没有丝毫茫然或紧张,只有对江倾近乎盲目的信赖。

她微微仰着头,看着江倾的侧脸,眼神亮得惊人,仿佛确信他一定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化解所有难题。

江倾面对众人的目光,依旧是那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他安抚地拍了拍田熹薇的手背,松开她走向前几步,迎着诸多视线快速组织了下语言。

旋即,声音不紧不慢地响起。

“李教授这个问题非常关键,点中了Ai发展的命门。makesafeAi而非仅仅是makeAisafe,这确实是未来必须走的路,也是最大的挑战。”

他顿了顿,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

“这就像我们盖房子。makeAisafe是在房子盖好之后,发现哪里漏风就堵一堵,哪里结构不稳就加根柱子,是事后的补救。而makesafeAi,要求我们在一开始打地基、设计蓝图的时候,就把抗震、防火、防洪这些安全标准,作为核心的设计准则,融入到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瓦里。房子盖好了,安全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期贴上去的。”

李明哲教授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这个比喻很形象!正是这个意思!”

江倾冲他笑着点点头,继续回答。

“要实现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我认为核心挑战和可能的路径主要在几个层面。”

他伸出手指,条理分明地阐述。

“第一,数学与理论基础的突破。我们现有的Ai,尤其是深度学习,其运作机制很大程度上还是个黑箱。我们需要发展新的数学工具和理论框架,能够严格地定义和验证Ai系统的安全性、鲁棒性和可预测性。比如,如何用数学证明一个神经网络在遭遇从未见过的输入时,不会产生灾难性的错误输出?这需要理论根基的革新。”

朱龙深以为然地点头。

“没错,理论是地基。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层建筑的安全无从谈起。”

江倾微笑颔首,随即继续开口。

“第二,安全优先的架构设计。这要求我们颠覆一些现有的设计范式。”

他举例说明。

“比如,传统的Ai训练目标往往是单一的性能最大化。我们需要将安全作为一个同等重要,甚至有时需要优先考虑的核心优化目标,融入到训练算法本身。再比如,设计内置的安全阀机制,当Ai检测到自身行为可能偏离预设的安全边界时,能自动触发限制或停止运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时会一条道走到黑。”

“第三,人机协作与可解释性。本质安全的Ai不应该是完全脱离人类掌控的黑箱怪物。”

江倾略微提高声音强调。

“它需要具备良好的可解释性,能让人类理解其决策逻辑。更重要的是,设计上要强调人机协作,让Ai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和辅助,而不是替代。在关键决策节点,尤其是涉及重大伦理或安全风险的场景,必须保留清晰、有效的人类监督和否决权。”

他环顾围观的众人,开始做最后总结。

“路径是明确的,但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它需要学术界、产业界、政策制定者的通力合作,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再到伦理法规,进行一场全方位的革新。这绝非一蹴而就,但却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江倾的阐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例支撑,逻辑清晰,语言平实却极具说服力。

他没有堆砌晦涩术语,而是用盖房子、安全阀、人机协作等形象的比喻和概念,将复杂的问题讲得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精髓。

李明哲听得心悦诚服,脸上满是赞赏。

“精彩!太精彩了!江博士,您这番见解,真是一语中的,拨云见日!将问题剖析得如此透彻,又指明了可行的方向!令人茅塞顿开!”

他主动伸出手,用力地握了握江倾的手。

朱龙也大笑着上前,重重拍了下江倾的肩膀。

“不愧是江倾!这格局,这洞见,我服!李教授这问题问得刁钻,你解得更是漂亮!江神这名头还真没白叫,怪不得我那几位老师天天惦记你!”

郭广倡张立刚也笑着点头,眼中对江倾的重视又加深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