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落槌声音有点怪(第2页)
他不由得露出欣喜的表情:
“不愧是帝师!这楷书笔法雄浑,笔力苍劲,颜体神韵十足,真是一笔好字。”
一旁的王福生也是行家,点了点头附和道:
“是真迹无疑。这应该是晚期作品,己经突破馆阁体的束缚,把握住了‘颜体’的‘宽’和‘赵体’的‘秀’。”
说到这里,他含笑对着罗家坪道:
“这幅字应该是他的精品。
不过清朝这些翰林的字存世较多;如今审美上对馆阁体也较为排斥。
这幅字,我最多出五万。”
一旁的安教授听罢,含笑摇了摇头:
“我不与你争鼻烟壶,你也别与我争这副楹联。”
说罢,他小心收起来,含笑道:
“我就是一个穷教书的,出不了太高价。
小友,你看七万五如何?”
罗家坪之前也了解过翁同稣的字,知道这样的楹联在六到十万之间;七万五己经达到预期。
“安教授,既然您喜欢,这幅字就是您的了!”
边洗碗边偷摸听动静的罗小海手一滑,一只碗便摔碎了。
什么?一幅字就七万五,快抵得上自己一年了。
这……这还是穷教书的?
淦!真正穷的人在刷碗呢!
……
听到厨房的动静,罗家坪忙开口道:
“岁岁平安!
咱们这里不比苏富比,没有落槌声,咱们就摔个碗听听响。”
“哈哈,小友还真是有趣。”
收了安教授七万五的转账后,罗家坪拿出那两本古籍,对着二人道:
“这两本书,也请教授和王总给断断代。”
两人戴好手套,认真翻看了起来。
首先开口的还是安教授:
“这是一本清代的医书《本草纲目》。
这样的东西在特殊时期,也被当成了西旧。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和运动,还能保留这么完整,实属不易。
王总,你来看看吧。”
显然,安教授并不十分认可这本书的价值。
另一边,王福生却是珍而重之的接过古籍,越看越是欣喜:
“这本古籍出吗?
小兄弟,我跟你说句实话:我有一个老友,是中医里面的圣手。
现在人对中医这种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视程度,我就不赘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