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门:我在1979年当知青天湘省的江辰盘
第95章 原来是这样的代驾!(第3页)
另一个,是他搜集到的新需求。
七十年代布匹紧张,生产队一年到头也没几尺布票,老布甚至比钱还紧俏。这个也下单了十匹。
再加上手表、香皂等日常用品,生活资料是备齐了。
接下来,自然是准备生产资料。
头一个就是种子。
像什么大白菜、茼蒿、芹菜等等,他统统下了单;按照一亩两百克的标准
,他首接采购了二十斤种子。
接下来,就是塑料薄膜。
这个他不准备买新的。
村子里正好有户人家种大棚蔬菜。
这两年本地大棚蔬菜被寿光和海南运过来的外地菜打得溃不成军,他家正准备转行开养鸡场。
罗家坪看了下大棚的状态:只用了不到一年,质量还行。一问价格才五毛钱一斤,这可比卖全新的便宜多了。
他也没讲价,甚至主动提价了五分,提了要求让他们将薄膜上粘的泥土、水分给弄干净。
对方觉得有利可图,自然满口答应。
开玩笑,他带回去的东西可有重量限制;如果里面夹杂着泥土,那不是亏死!
……
最后就是草莓种子和相关的种植培训教材了。
下单教材的时候,罗家坪还发现:这些种植的教材居然可以大幅度提高精神文明数值。
到了最后,他听说村里有户人家的老母猪前不久生了,还去买了两只小猪羔。
同村的人见了,似笑非笑地问道:
“桃树不种了,准备改行养猪?”
“不是!只是吃过脆皮乳猪,想着自己动手做着吃。”
问话的人闻言一噎,口中说了几句:
“真是讲究人!”
私底下,这人却传出了一些怪话,说罗老五家的小子不求上进,还好吃懒做。
一时之间,罗家坪的名声在村里越发不好;就连村里对他有点意思的李寡妇,现在都不往他的桃园来制造偶遇。
估摸着六百斤的重量差不多要满了,罗家坪也停止了采购。
离开前,他要到县城见见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