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吃上商品粮了(第2页)

 “等等!” 

 李书记身后的一名干部打断道: 

 “不是一共三十六户嘛,怎么才三十五名组员?” 

 罗永友替罗家坪解释道: 

 “成立这个竹编组的初衷,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为大家伙增收,所以组员大多是妇女同志。 

 家坪家里只有他和自己的养女,他为了避嫌,就没有加入进来。” 

 李玉山听罢,是越看越觉得罗家坪顺眼,不由得点了点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家坪同志,你这样先忧后乐的高风亮节,不愧文人风骨。 

 你这样的农民作家,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人才。” 

 说罢,他对着一旁正在做会议纪要的秘书吩咐道: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个提法很好,罗罫队这个合作社的案例更好。 

 咱们有些同志,在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之间,往往顾此失彼,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咱们要如何破局? 

 这就是身边活生生的案例! 

 你这个会议纪整理出来后,要给县里每个科室的领导都传阅一下。” 

 秘书听罢,忙点了点头。 

 并且,他还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罗家坪,这个李书记评价“给自己做个秘书也不差什么”的男人! 

 …… 

 接下来,李书记关心了下社员的生活情况。 

 趁着大家伙高兴,罗家坪端出来一小蝶草莓: 

 “李书记、韩书记,这是自家种的草莓,刚刚开始挂果,应该算是今年的头一茬。 

 家里没什么好招待的,请别嫌弃!” 

 李书记见状,含笑道: 

 “挺金贵的玩意儿。 

 看来小同志在搞文学创作的时候,还不忘生产任务。 

 对了,草莓不是五六月份就下市了,你这是怎么种出来的?” 

 看到罗家坪给队里挣了面子,罗永友乐呵呵地解释道: 

 “家坪在农业这一块,确实有想法。 

 咱们给县城提供的大白菜,就是他寻摸的种子。 

 那种子抗寒抗旱,产量还高! 

 如今社员们除了自己吃之外,还将多余的出售给收购站,也实现了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