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良心的谴责(第3页)

 对了,你问这个干什么,都快过去三西十年了?” 

 “没什么大事! 

 我认识一个姓秦的朋友,他……的祖辈是县棉纺厂

的。 

 当年他极力反对一次技术引进,结果受到了打压,被迫跑去了香江。 

 现在他己处于风烛残年,只想找到当时促成这项合作的那些人,问一句: 

 当年的事,到底谁对谁错?” 

 张浩倒是颇为同情: 

 “估计这事己经成了老人家的执念了吧。 

 成,这事我一定上心,给你找到当年的知情人。” 

 “……” 

 由于这次带回差不多五百斤东西,罗家坪中途也联系了自己的野生师兄,让他帮忙处理了一件瓷器,这才凑够了回去的点数。 

 之后便是大采购。 

 等忙活得差不多后,张浩终于回了电话: 

 “哥,我这次帮你找的人一定够权威! 

 他是当年项目负责人的徒弟,全程参与了项目评审。 

 本来,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也不想旧事重提。 

 听说拜托我的就是提供食材的人,而他又受惠于这些食材,才愿意出来聊一聊。” 

 “成,我马上就去城里一趟。” 

 …… 

 等见面时,罗家坪才发现对方是一位慈祥的长者。 

 将带来的礼品递过去后,老人家还非得付钱。一番推辞之后,老人家才将东西收下。 

 “当年麻纺项目能上马,确实毁誉参半:它让棉纺厂有过一段时间的繁荣,但更多的是沉重的负担。 

 最终,这个号称国内三大麻纺基地之一的项目还是失败了,留下了一地鸡毛。” 

 罗家坪很是认真地听着,并适时拿出了一张图纸。 

 “魏老师,您说的沉重负担,跟这张图有没有什么关系?” 

 魏姓老者见到这张图,仔细分辨了半晌;待看到那些犹如梦魇的代码后,脸色一变,幽幽开口道: 

 “档案被大火烧了,就能让真相随之湮灭? 

 错了就是错了! 

 唉,没有人民的审判,也会有道德的谴责和煎熬……” 

 罗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