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老苏,你还能进步(第2页)

 当初出口时,借用的是中丝的名头;中丝和地方政府分成的时候,一下子就收了三分之一的外汇额度。 

 对如此高的分成比例,地方政府当然不乐意。所以,他们就想另外找一家有出口资质的公司。 

 正好,这位罗家坪同志的爱人正是我孙子的养母;一来二去我们就联系上了。” 

 张副总听到苏经理几次提及罗家坪,终于想起来: 

 “这位罗家坪同志,就是之前柳总特批的那个联络处的外贸员? 

 这样的人才,确实要吸纳进中纺。” 

 苏老先生含笑道: 

 “这也是柳总和张总慧眼识才。 

 当初借通道的时候,中丝太过矜持,只给了人家一个临时工的名头;柳总和您可就有魄力得多,特批他正式加入中纺。 

 当初他提交竹编工艺品这个方案的时候,我还觉得设想太过大胆超前;没想到这事竟然办成了。 

 至于跟中粮、中丝扯皮的事,那也不用担心。 

 咱们三家或多或少都有业务重叠的地方。这时候自然是创汇方愿意走哪条渠道就走哪条。 

 选择嘛,自然是双向的。他们中丝和中纺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摁头吧!” 

 说到这里,他小声道: 

 “根据家坪同志的估算,草莓和竹编工艺品的年创汇额不低于三亿日元!” 

 张副总:“……” 

 他是越听越兴奋。 

 他接过张姐递过来的传真,先是仔细看了一遍,继而将那张纸捋平,含笑道: 

 “老苏,你跟我一起去见柳总。 

 这是咱们中纺今年重点开拓的一块业务版块,值得向老总报报喜。” 

 “是!” 

 看着二人有说有笑进了老总办公室,周围人都是心情各异: 

 “刘姐,你说老苏这次是立功了?” 

 听到亿元级别的创汇金额,刘姐就知道自家那口子恐怕没戏了。 

 好在她没得到什么好,陈慧芳这个小贱人也一样。 

 “那是自然。估计老苏可能要动一动,他这个主持工作的副经理恐怕要转正了。 

 对了,阿芳,你家老魏要加把劲,赶紧跟进;别一个二百五十万日元的单子也跑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