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水电站是个难题(第2页)
所以,我们的想法就是利用本地地形地势有利条件,在后山自建一个小型水电站;发的电用来供应日常生产生活。
当然了,这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技术可行性和能否立项等问题,都需要县里审批。”
说到专业问题,李赛男一改刚刚的大大咧咧,点了点头道:
“水电并举,因地制宜!
关于小水电问题,刘部长和水利学院的老师都曾提过,这确实是偏远地区解决生产生活用电的主要解决措施之一。
按照我们当时的推断:电力实现村村通,估计还需要三西十年。”
罗家坪听罢,向李玉山摊了摊手,好像是在说:社员们等得起,可手里的订单等不了。
李玉山皱了皱眉,继续问起女儿:
“小男,小水电项目有过实践吗?你有做过了解吗?”
说到专业问题,李赛男忙正襟危坐,案例也是信手拈来:
“实例有不少,咱们身边就有:
皖西霍山那边,己经建了不少的单机组水电站。
他们的设备多数来自潇湘,比如斜击式水轮机,就是来自潇湘隆回机械厂;还有同步水轮发电机,来自于新宁水电设备厂等等。
这样的水电站,只要水量充沛,一天保证五百多度电不是什么问题,足够西至五个生产队使用,可以轻松解决几百名社员的生活用电问题。”
罗家坪闻言一喜:
“书记,像赛男同志说的这种发电机组,完全够我们队使用。即便不远的将来队里通了电,这些设备发的电也不会浪费,可以并网贡献给国家。
所以,我们想向你提申请:建设这样的水电站,为社员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李书记听罢,沉思片刻后道:
“这是为了保障出口,倒是可以考虑。
不过,水电站建好之后,肯定不能只给你们一个生产队供电;之后的管理等都需要综合考虑。
在立项之前,涉及到生产队之间的协调问题,那可有得扯皮。”
罗家坪也知道不可能一蹴而就,点了点头:
“关于设备、其他生产队的意见这一块,我能保证。
在拉电线和管理方面,就需要领导帮忙协调了。”
李玉山见他一点就透,含笑点了点头:
“你说设备问题,那我就往深了再问一句:你要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