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门:我在1979年当知青天湘省的江辰盘
第294章 只欠东风(第3页)
“师父、师娘,你们有空出来溜达,是不是那幅《寒食图》己经临摹得差不多了?”
韩三闻言,点了点头:
“你这大红酸枝西出头官帽椅可不便宜,舍得让我坐?”
“那肯定!
这东西说真的,人道洪流期间不知
道有多少被劈了当柴烧。
咱们坐一坐又算的了什么!”
韩三也没去纠结:
“我那幅画确实弄好了,现在就看你要如何做了。
不过我们得说好:自从上次临摹画作让画儿韩的一世英名差点尽毁后,我可是发过誓:
自己手中的临摹画,绝对不能出现在市场上!”
罗家坪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样,那我得好好想一想。
师父,这次买画的时候,信托商店给开了些发票。
你有没有法子,将上面的信息给修改一下?”
得到肯定答复后,罗家坪微微一笑:
“如今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
一早,梅子河路。
“老张,又去二粮站了?”
“咦,豆腐张,早呀!
家里孩子说二粮站这里卖的米饺、糍粑最好吃,可不就过来给他们带点回去。
哎,贵是贵了点;孩子想吃,我还能不给买?”
说话间,张东风还熟练地扬起手中的报纸,里面正安静躺着好几只米饺等早点。
……
在梅子河这一块,张东风家的条件算是好的:
夫妻是双职工,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勾搭上了县棉纺厂一个小领导的闺女,然后托关系进了厂,现在也能拿二十二块钱的工钱。
大儿子工资大部分要上交,小儿子也才读小学,家里又没什么其他负担,给了他一种富裕的假象。
不过,现在都是矮子里面找将军,他家的情况确实是这一块最宽裕的。
富贵不还乡,便如锦衣夜行。
所以,每到周末,他都要去二粮站那里买七分钱一只的米饺和糍粑,然后提着他们沿着梅子河走一圈。
宁可让米饺冷透了,他也要让街坊们知道,他家的日子现在红火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