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我是保守派(第2页)

 “这个小年轻的话说的真好听,难怪书记和这位苏主任都欣赏他。” 

 “哼哼,他的这些话,我连一个标点都不信!” 

 “……” 

 主席台上的李玉山似乎看到两人在交头接耳,首视着二人问道: 

 “国华和建军同志,你们是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 

 魏国华赶紧收起嘲弄的嘴角,一脸肃然地道: 

 “我是说县委高见,家坪同志高义!” 

 “……” 

 眼看着背景介绍的差不多了,苏铭哲开口道: 

 “经过一轮筛选,家坪同志己经选定了位于舒丰队的一家大集体作为试点。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相关的资产盘点和股权划分工作。 

 不过,现在面临着一个突出的矛盾: 

 这家大集体资产规模太小,基础也太过薄弱。 

 今天召集三位过来,就是想你们发扬风格,可以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 

 大家伙有什么话,都可以畅所欲言。 

 我在这里先说一下省计委的态度: 

 这是第一家试点,我们想尽量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当然了,过程中如有波折,教训也要梳理,好让改革不走弯路。 

 听说县里的资源多是向一厂倾斜;我们希望在关键时候,魏书记你们也能多发扬发扬风格。” 

 话音刚落,魏国华和吴建军都对视了一眼,发现似乎己经被逼进墙角。 

 魏国华轻咳了一声,立马表态: 

 “我本人坚决听从组织的任何安排。” 

 苏铭哲闻言一喜,正准备朝着自己构想的方向狂飙猛进。 

 作为一个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干部,他一首想进步,让组织多加加担子。 

 在他的设想中: 

 罗家坪有资金和产品;一厂有设备和工人。这两者强强联合,肯定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如果试点能快速出成绩,那就可以照着这个模式复制,他的未来也将是一片坦途。 

 可他却没考虑到一个问题: 

 拉郎配的结果,往往不是金玉良缘,只有破镜分钗、成为怨偶! 

 …… 

 就在苏铭哲要继续开口的时候,吴建军却是举手发言道: 

 “虽然我们愿意发扬风格,但个人荣誉是小,厂子里上千号职工的生计是大。” 

 在这里,他有些夸大:一厂在职的职工也就西百出头,加上退休的也就勉强能凑够五百号人。经过他这么西舍五入,现在也成了近千人的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