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常山赵云(第2页)
不一会儿,孩子母亲匆匆赶来,见孩子没事,忙不迭向王镜道谢,随后抱起孩子转身离去。
“大人给的这块麦饼可香啦!”
“那咱们回家,把这块麦饼也给大母尝尝好不好?”
“好……”
赵云望着这一幕,眼中情绪浮沉,低声道:“这般太平景象,在北方己很难见到了……君侯心怀百姓,爱民如子,云敬佩不己,亦自愧不如……”
“这不过是个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可在这乱世,他们的安稳太难得,我为一地之主,能护他们周全,便是职责所在。”
王镜抬眸,目光望向远方,感慨道:“乱世粮贵如金,我宁减三日军粮,不忍见稚子啼饥。”
赵云出身寒微,自幼见惯百姓疾苦,听到这番话,心中不禁泛起强烈的共鸣,对王镜的敬重又添几分。
王镜神色诚恳:“赵将军,实不相瞒,我这边兵力也颇为紧张,实在抽不出多余的兵马借给公孙将军。
不过,粮草一事,我愿鼎力相助。公孙将军与我也算旧交,我定不会让将军空手而归,也好让你回去有个交代。”
赵云虽未能借到兵,但王镜愿意出借粮草,也算不虚此行,心中感激。
“君侯慷慨仗义,云定如实向公孙将军转达,这份恩情,公孙将军必不会忘!”
几日后,粮草准备就绪,押运部队也集结完毕。临行前,王镜亲自为赵云和押运部队送行。
百辆粮车整齐排列,每一辆都装载得满满当当,押粮官捧着竹册禀报:“君侯特拨三月粮草,另附精料百担。”
赵云掀开麻布,指尖捻起几粒粟米,阳光下谷粒饱满如金珠。
王镜走上前来,站在赵云身旁,目光扫过眼前的粮车,缓缓开口,语调平和却满含深意:“幽冀连年饥荒,士卒亦是百姓骨肉。与其驱民子赴死,不如赠粮以安军心——此万石粟米,非助征伐,但求少造杀孽。若公孙公能以粮定乱,免动干戈,则是天下之幸。”
“云定当将君侯这番心意,如实转达给公孙将军。”赵云近在咫尺的眼神深邃如渊,透着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