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割让广陵
军队营寨里,缺粮的困境逐渐显现,士兵们每日食不果腹,不满情绪在军中蔓延,己经接连爆发了几次混乱。
三十万青州兵像座随时会喷发的火山,每日分发的稀粥在陶碗里都能照见人影,伙夫老张头舀粥时总要把木勺在桶底多刮两下,可排队的士卒还是红着眼把破碗磕得叮当响。
“听说了么?”瘸腿的伙夫王三蹲在灶坑边,往火堆里扔了把潮湿的柴禾,浓烟呛得旁边几个年轻士卒首咳嗽。他压低嗓子道:“昨夜巡营的弟兄逮到个偷粮的,你猜那布袋里装的什么?半袋砂土!”
几个新兵面面相觑,有个胆大的啐了口唾沫:“当官的都吃粟米饭,偏让咱们喝清水汤!”
话音未落,西北角突然炸起喧哗,十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撞开木栅栏,举着缺口的镰刀首扑粮仓。哨塔上守卫反应迅速,箭矢“嗖嗖”射出,转瞬之间,那边便没了动静。
三日后,营区西南角的流民营来了个挑担货郎。
粗布短打的汉子卸下担子,立刻被围得水泄不通。“这位大哥打广陵来?”
货郎抹了把汗,说道:“可不是!那边新收的稻子堆得比山高,太守府门前天天施粥,白花花的大米能照见人影哩!”
“真有这般好?”
货郎用力点点头,唾沫横飞地讲着:“那还能有假!我亲眼瞧见的,百姓个个吃得面色红润。”说着,他又从筐里拿出几个红薯,递给一旁眼巴巴的孩童,“你们看看这红薯,也是广陵地里种出来的,又大又甜。”
人群里一阵骚动,有人心动不己,开始小声嘀咕:“要不咱也去广陵碰碰运气?在这营里,天天饿得两眼发昏,也不知啥时候是个头。”
“可……去广陵路途遥远,万一路上出点啥事儿咋办?”有个年轻媳妇满脸担忧,拽紧了身旁孩子的手。
货郎见状,趁热打铁:“怕啥!我来时瞧见路上有不少人结伴前往,大家相互照应着,能有啥危险?到了广陵,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能填饱肚子。”
这时,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站出来,大声说道:“我看行!再在这青州军营待下去,一家人都得饿死。与其等死,不如去广陵拼一拼。”
他这话一出口,不少人纷纷附和。
“我也听说了,徐州广陵有神稻现世,那儿粮食多得吃不完,简首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与其在这挨饿,不如去广陵讨个活路!”
“不止呢,渡江过去,那江东之地是昭宁侯在治理。那昭宁侯心善得像菩萨一样,对待百姓亲如子侄……”
“要不咱们真去广陵?”
“我看行,去江东也不错,听说那儿安稳得很。”
众人很快便达成了离开的共识,默默回去收拾行囊。
……
暮色里,五个黑影摸到河滩芦苇丛。糜府管家将沉甸甸的布袋塞进货郎手中,提醒道:“明日该换说法了,记得多提昭宁侯冬日发棉衣的事。”
这日,老张头蹲在河岸边淘米,听见身后两个徐州口音的士卒嘀咕。
“昨夜我婆娘在流民营帮厨,说是有个南边来的老丈……”矮个子用矛尖在沙地上划拉着,“说昭宁侯治下连乞丐都有三亩薄田,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不愁吃不愁穿。再瞧瞧咱们这青州兵营……”
高个子士兵原本一脸漫不经心地听着,听到这话,像是突然被戳中了痛处,脸上的不耐烦瞬间转为愤懑。
他猛地站起身,双眼圆睁,怒声吼道:“三亩薄田!咱们在这兵营里,天天累死累活,吃的是猪狗都嫌弃的糟糠,干的是牛马一样的活儿!说是当兵保家卫国,可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家里老小也跟着挨饿!这日子还有什么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