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江东旬报(第2页)

 众人纷纷附和。 

 人群里,不知是谁突然高声感叹:“如此利民事事俱到,全仰仗州牧大人啊!” 

 一位经常往来各地的行商感慨道:“我走过诸多地方,可从未见过像扬州牧这般心系百姓的父母官。这份旬报,就是王使君一心为民的最好见证啊。”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时,又有不少人被吸引过来,找商贩买报。 

 一时间,街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这些新政、趣事,也随着这一份份报纸,传遍江东的大街小巷,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那一份份报纸,跟着商旅的脚步一路远行。它们穿过山川河流,越过城镇关隘,在江东之外的广袤土地上落地生根,也让更多人知晓江东新政,见识江东新气象。 

 …… 

 兖州流民聚集的破庙里,一个书生正借着篝火读报。当念到“江东开荒者授田三十亩”时,饥民们突然骚动起来。 

 “当真不要保人?不看出身?” 

 书生指着报纸末版的官印:“白纸黑字加朱砂大印,岂能有假?” 

 刹那间,破庙中死寂被打破,众人面面相觑,眼中先是闪过难以置信的惊愕,紧接着,希望的火苗在眼底熊熊燃起。 

 次日黎明,破庙里己空无一人。 

 …… 

 在襄阳城最热闹的茶楼望月楼里,说书人老徐猛地一拍醒木,高声喊道:“各位看官,今日咱们单讲一件江东奇事!”说罢,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有些褶皱的报纸,抖开后展示给众人。 

 “诸位请看,江东百姓如今是户户有农书,村村设义学,就连三岁孩童都能摇头晃脑念几句《千字文》!” 

 “如此重视文教,江东之地怕是要出不少人才啊。” 

 “依我看,这江东能有这般气象,全靠他们的州牧大人治理有方。咱们荆州要是也有这样的父母官,何愁不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