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光彩夺目(第3页)

 王镜倚在门边,似笑非笑:“文若这第三个愿望,莫不是求个锦绣前程?” 

 荀彧起身,掸了掸衣摆上的灰尘,从容应答:“彧的前程,早己系于主公一身。若说私愿……” 

 “只盼有朝一日,能再见颍川学子负笈从师之盛况。” 

 荀彧声音里带着久违的怅惘,“颍川……当年书院林立时,每逢朔望,各郡学子负笈而来。钟鼓声,诵经声,辩论声,终日不绝。后来战乱西起,书院凋零……” 

 王镜闻言,若有所思。 

 “文若可知,要重现文教盛况,首要之事为何?” 

 荀彧不假思索:“当广建学堂,延聘名师。” 

 王镜却摇头:“非也。文教之兴,首在养民。当先使百姓仓廪实、衣食足。试想,若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余力读书?”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主公此言,令彧想起管仲之说。” 

 王镜点头:“我命人清查隐田,减轻赋税,正是为了度过灾情,与民休息,待百姓安生乐业,再议兴学之事。” 

 “主公英明。彧方才浅见了。” 

 “你我何须说这些。” 

 两人不约而同望向对方,相视一笑。 

 荀彧眸光微动,不自觉地向前倾身。 

 他凝视着王镜被夕阳镀上金边的侧脸,她眼中跳动的光芒比琉璃寺残存的彩绘还要夺目。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眼前这个人从不只是用权力在统治,而是用某种近乎神迹的魔力在重塑这个世界。 

 那些破碎的、黯淡的、被战火摧残的,都在她手中重新焕发光彩。 

 就像野梅能在瓦砾中开花,她总能在废墟上重建乐土。 

 颍川如此,豫州如此,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