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张绣归降(第3页)
这番话让张绣有些不可置信。他原以为王镜与董卓、李傕之流无异,却不想她竟有如此志向。
张绣沉默良久。
就在他沉思之际,王镜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函递给他:“这是贾诩写给你的。”
“文和?”张绣一惊,连忙接过信函。
他与贾诩在长安时就颇有交情,后来贾诩离开长安后便失去联系。没想到这位智谋过人的谋士竟己投效王镜。
信中,贾诩对王镜的评价极高,称她为“不世出的明主”,值得毕生辅佐。贾诩还详细记述了王镜平定交州的经过,以及她如何善待百姓、礼贤下士。
信末写道:“文和平生所见诸侯无数,唯其可托付天下。望公慎重考虑,勿失良机。”
张绣读完信,心中震动不己。能让贾诩这样的人物甘心效命,王镜必有过人之处……
他想起师父童渊教他枪法时说的话:“绣儿,枪者,百兵之胆。持枪之人,更要明白为何而战。你性烈如火,需遇明主方能成器。”
……莫非师父所说的“明主”即在眼前?
张绣喉结滚动,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他一字一顿地问道:“若我归降……你可会宽宥我的叔叔张济?善待我的士兵?”
王镜道:“我不杀降卒,这是规矩。张济若肯归顺,我自会以礼相待,还会把他的妻子儿女接来供养。”
张绣闻言,心中的巨石骤然落地。
他深知王镜此言的分量在乱世之中,能保全家人己是莫大的恩情。更何况,她竟愿意主动接济张济的家眷,这份诚意,绝非虚言。
他深吸一口气,强忍左肩的伤痛,撑着床榻缓缓起身,单膝跪地,郑重抱拳:“主公在上,张绣愿效死力!”
王镜伸手扶住他的手臂,制止他继续行礼:“你有伤在身,不必多礼……待你伤愈,我自有重任相托。”
随后,她便转身离开了军帐。
帐内重归寂静,张绣望着晃动的帐帘出神。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小石?”张绣惊呼出声。
这个名叫石成的亲兵在函谷关一战中受了重伤,他亲眼看见其倒在血泊之中,本以为必死无疑。
石成激动地跪下行礼,“将军!属下幸得君侯派军医救治,这才捡回一条命。”
张绣连忙扶起他,仔细打量。
虽然石成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己经好了许多。他低声道:“将军,弟兄们都被安置在单独的营区,伤者都得到了医治。君侯还下令给我们发了冬衣……” 石成告诉张绣,王镜不仅救治了受伤的并州骑兵,还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去留。那些愿意留下的,都被编入正规军中,待遇与其他士兵无异。
石成感慨道:“君侯真是仁义之主啊!”
张绣听完,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自己曾经效忠的那些军阀,哪一个不是视士兵如草芥?相比之下,王镜确实与众不同。
曾几何时,他以为自己的归宿要么是战死沙场,要么是沦为某个诸侯的附庸。却不想,竟在这乱世中遇到了真正值得效忠的主君。
他摸了摸左肩的伤处,那里还隐隐作痛,却让他时刻铭记——这一战,他败得心服口服;而这一次归顺,或许是他此生最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