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蔡琰东归(第2页)

 这个发现让王镜心中掀起波澜。 

 在她的记忆中,蔡琰本该在父亲死后流落民间,最终被南匈奴左贤王掳走,在塞外度过十二年,还生下两个孩子。 

 而如今,因为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蔡琰的命运竟完全改变了,她得以留在宫中,成为公主的伴读,又跟随皇室东归,彻底避开了那段悲惨的遭遇。 

 王镜压下心头的喜悦,温声道:“久闻蔡中郎之女才学过人。公主能得你相伴,实在是幸事。” 

 蔡琰微微欠身:“君侯过誉了。能侍奉公主,是琰的福分。”刘贞插话道,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文姬教我读《诗经》,还教我写字。她写的字可漂亮了,比那些太傅们写得都好。” 

 蔡琰闻言轻轻摇头:“殿下说笑了。不过是闺阁习字,怎敢与诸位大人相比。” 

 王镜看着这对主仆,心中感慨万千。一个是落难的公主,一个是丧父的才女,在这乱世中互相扶持,倒也是一段难得的缘分。 

 她忽然想起什么,问道:“蔡小姐可还带着随身之物?” 

 蔡琰说着,下意识摸了摸怀中,“只带了几卷父亲的手稿。” 

 王镜柔声道:“等安顿下来,蔡小姐若有需要,尽管来找我。”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郑重行礼:“多谢君侯。” 

 刘贞看看王镜,又看看蔡琰,突然破涕为笑:“我就知道,文姬这么好,君侯一定会喜欢她的!” 

 王镜不禁莞尔。 

 …… 

 随后,王镜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舅舅杨彪与表弟杨修。 

 杨彪年近六旬,面容枯瘦,身形稍显佝偻,身着褪色破损的官袍,灰白胡须上沾着沙尘。 

 杨修则身量不高但骨架匀称,一身素白单衣罩着半旧青衫,一双杏仁眼明亮如星。 

 虽然血脉相连,但这却是他们初次相见。 

 杨彪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从未谋面的外甥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半晌才缓缓开口:“老夫…早该来见你的。” 

 这句话里包含着太多未尽之意。 

 站在一旁的年轻男子——正是杨修。 

 他上前一步,恭敬行礼:“修见过从姊。” 

 杨彪轻轻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叹道:“靖侯年纪轻轻就能统帅三军,护驾勤王,实在难得。” 

 王镜笑道:“舅舅过誉了。若非您与诸位大臣在朝中周旋,陛下恐怕难以脱身。我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说到底,咱们都是为了匡扶汉室,共襄盛举。” 

 杨修在一旁听得入神,忍不住插话道:“不知阿姊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王镜知道这是试探,斟酌道:“当务之急是护送陛下东归。至于其他……” 

 杨彪沉吟道:“朝局动荡,董卓余孽未清。手握兵权,既是倚仗,也是祸端,还望君侯懂得进退之道。” 

 王镜若有所思。 

 杨修却忽然笑道:“父亲多虑了。以阿姊之能,定能化险为夷。再说,如今我们杨家与阿姊同气连枝,自当共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