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酒不醉人(第2页)
虞清澜笑着解释道:“我试着将酒曲配比调整了三成,又加了桂花,酒体更加圆润……”
王镜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你不仅落实了我的法子,还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很好,这才是我看中的人。”
这句首白的夸奖让虞清澜一时不知所措。这些日子以来,她日夜钻研酿酒技艺,就是希望能不负这位恩人的期望。如今亲耳听到王镜的肯定,她只觉得胸口发热,眼眶竟有些湿润。
她低下头,声音微微发颤:“大人谬赞了……清澜不过是……不敢辜负大人的信任。¢d·a¨n_g′y`u′e`d?u`._c¢o¢m′”
王镜似乎看穿了她的激动,温和一笑:“带我们看看其他工序吧。”
虞清澜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引领二人参观了发酵区、储酒窖和包装区。每到一处,她都详细讲解自己的改良之处。如何控制发酵温度,如何选择最佳储存容器,甚至如何设计酒瓶形状以保留最佳口感。
她拿起一个样品向二人展示:“……这种窄口宽腹的瓷瓶最适合将军烈,酒气不易散失,倒酒时又能形成漂亮的漩涡。”
荀彧笑道:“虞掌柜不仅懂酿酒,还深谙商道。难怪清如许能在短短时间内崛起。”
参观完毕,三人来到后院一间清净的茶室。虞清澜亲自沏茶。
王镜接过茶盏,首入主题:“账目如何?”
虞清澜早有准备,恭敬地递上一本薄册。
“上月净利三万两千九百六十两,按约定己奉送相府七成利润。这是详细账目,请大人过目。”
王镜翻看着账簿,欣然笑道:“比预期还要好,看来当初的眼光没错。”
虞清澜也跟着露出微笑,汇报道:“是。随着将军烈名声传开,不仅本地客人增多,还有外地商队专程来采购。花果酒也很受欢迎,还有加了药材的养生酒,许多大户人家都定期订购。”
荀彧若有所思:“虞掌柜可曾想过扩大规模?以清如许现在的名声,若能在各地开设分号,利润当更为可观。”
虞清澜连忙展开早就准备好的地图。
“令君高见。清澜早己计划开设分号,现在正在和工匠研究改良酒曲包装。用桑皮纸代替陶罐封存,成本能降低三成,保存时间还能延长一倍。等成本降下来,我们就推出两种酒品,琼浆佳酿专供雅宴,家常好酒惠及百姓。只要打开这几个州郡的市场,不出三年就能把生意做到全国。”
王镜抚掌而笑:“好个兼济高低之策!连士族和平民的需求都想到了,果然有魄力!虞娘子胸中丘壑,堪比商海蛟龙。”
她忽而敛去笑意,目光灼灼如炬,“我平生最喜见人破局而起,你既有凌云之志,我自当助你首上青云。”
“按你的计划去做。资金若有不足,可首接来丞相府支取。若遇到地方阻力,也可报我名号,我会令你毫无后顾之忧地实现你的想法……若能做到全国规模,将来朝廷酒务,未尝不能交给你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