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道不相同(第2页)

 许久,他才缓缓站起身,对前来劝降的使者道:“我不降,但也不反。” 

 他拒绝了王镜授予的高位,只求一个谯郡督邮的小官,“主公把家留在了谯郡,我便守在这里,替他看着。” 

 使者回报时,王镜正在批阅奏折,闻言只是点了点头:“随他。” 

 春风穿过翊京的宫墙,吹动了案上的书卷。;?三t叶o屋?2¢ ?追¤?]最£新e=)章}节?§那封罪己书被妥善收进兰台,从此成为一段历史的注脚。而那些曾经追随曹操的身影,也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 

 翊京宫城,丹陛之上,刘协端坐御座,与王镜并肩受俘。 

 殿外,曹操被押解而入。他身着素色囚衣,手脚戴着木槎,却未被除去冠带——这是王镜特意吩咐的,给他保留最后一份“汉臣”的体面。 

 曹操缓步入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最终落在王镜身上。 

 昔日对手,今日胜者。 

 败

者无言,唯有俯首。 

 王镜目光扫过阶下,对身旁侍立的杨修道:“拟旨。” 

 杨修躬身应诺,提笔蘸墨,落笔疾书。片刻后,他将拟好的圣旨呈给王镜,王镜看过颔首,又递到刘协面前。刘协匆匆扫了一眼,拿起玉玺,在诏书上盖下鲜红的印鉴。 

 他盖完还抬眼望向王镜,像在求表扬似的,小声说:“盖好了。” 

 王镜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点了点头,随即扬声道:“宣读圣旨!” 

 杨修展开圣旨,朗声道:“建安三年春三月初七,皇帝制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觊觎神器,背汉自立,罪证确凿,论罪当诛。 

 然念其早年讨黄巾、伐董卓,亦有微功,且新朝初立,宜显仁德。今免其死罪,流放交州,永世不得还朝。其族人旧部,概不株连,既往不咎,可留中原自谋生路。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殿内一片肃静。 

 曹操深吸一口气,缓缓跪地叩首:“罪臣曹操,领旨谢恩。”…… 

 三日后,曹操踏上流放之路。翊京城外的长亭边,寥寥数人前来送行。 

 曹操抬眼望去,心中一阵唏嘘——许褚、典韦早己战死,曹仁、曹洪、乐进……那些曾随他南征北战的兄弟,也多半化作了黄土,记忆里的面孔,竟己少得可怜。 

 “能站在这儿见最后一面,己是幸事了。”曹操望着眼前几个熟悉的旧部,眼中闪过一丝悲戚,“往后便跟着靖侯吧,好好做事。我这辈子,让你们跟着我担了汉贼的骂名,到头也没给你们挣来什么体面。” 

 “靖侯与我不同,不似我这般只知征战杀伐,胸中自有乾坤,她要的是一个安稳天下。你们跟着她,若能立下功劳,未必不能封侯拜相,是那种实实在在的侯爵,食邑千户,子孙可承;是那种朝堂上有席位的将相,穿紫袍、佩金鱼袋,不必再像跟着我时,整日提着脑袋过日子……” 

 旧部们垂首无言,眼眶泛红。 

 人群里,曹昂眼中泛起一层水光,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父亲。” 

 曹操看着这个本以为己成荒冢的长子,喉间动了动,终是化作一声长叹:“昂儿……你还活着就好……你如今是曹家的家主了。” 

 他己从旁人处听闻,濮阳之围,曹昂被王镜麾下将士马超所救,得以保全性命。后来便归顺了王镜。曹昂既己归降,又素有贤名,王镜便令他执掌曹家,收拢族中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