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得玉骨变(第3页)
一位农妇首起身,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脸上堆着实诚的笑:“眼瞅着天就要转凉了,现在不把粮食收拾妥当,冬天一家子就得挨饿。”
“这新麦磨成面,蒸馍、做汤饼都顶事;那边的粟米脱了壳,熬粥最养人,孩子们冬天喝着暖和。”
旁边年轻些的农妇接过话头:“可不是嘛,家里老人常说‘秋收不藏粮,冬来饿断肠’。除了这些,还得把大豆泡了做酱,黍子晒干了存起来,样样都得提前备着……”
她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抬头看了看天色,“大人,这眼看就到饭点了,不嫌弃的话,到家里喝碗热粥吧?刚磨的新面,蒸了几个馍馍,不值什么钱,却是咱的一点心意。”
王镜笑着应了,“那便叨扰大嫂了。”
农妇家的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土坯房里摆着一张粗木桌,桌上很快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粟米粥,黄澄澄的馍馍冒着白汽,还有一小碟腌菜和豆豉。
“大人别嫌简薄,这都是刚收的粮食做的,吃着踏实。”农妇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
王镜拿起一个馍馍,咬了一口,随即赞不绝口。
农妇听了,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人就着粥和腌菜,吃得简单却热闹,张邈虽身处其中有些不自在,但也没有扫了众人的兴致。
席间王镜又问了些家常,比如家里有几口人、存了多少粮,农妇都一一答了,言语里满是对今年收成的满意。
临走时,王镜叫过随从,取了数锭银子放在桌上。
农妇见状慌忙摆手:“大人这是做什么!一顿便饭而己,哪能要您的钱!”
“拿着吧,”王镜按住她的手,“这不仅是饭钱,也是给孩子们添件冬衣、买些笔墨的钱。你们辛苦种粮,养活一方人,这点心意该收着。”她又叮嘱道,“粮食存好了,冬天仔细照看,有难处就去找里正,官府会帮衬的。”
农妇攥着银子,眼圈有些发红,连声道谢。
她忽然对着王镜深深一揖:“大人,俺们实在该谢谢您啊。”
王镜一愣,忙抬手扶住她:“大嫂这是做什么?”
农妇抹了把眼角,声音带着哽咽,“您有所不知,前几年兖州乱得很,田地荒着没人种,收
点粮食还得被乱兵抢去,日子过得提心吊胆。自您收复了兖州,不光没让俺们多交粮、多干活,还减了徭役,让俺们能安安稳稳侍弄庄稼。”
她指着院里的石磨、墙角的独轮车,又道:“您还让匠师们做这些新家伙,教俺们收割存粮的法子,今年收成都比往年多了三成……孩子们能吃饱饭,老人能安稳过冬,这都是托您的福啊。”
王镜看着她眼里真切的感激,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只道这都是应该做的。而后辞别农妇一家,与张邈等人一同出了院门。
门外的随从早己备好车马。
兖州这几个郡县,陈留己经看过,正待把东郡、泰山郡、山阳郡、济阴郡、东平国、任城国、济北国等巡视完毕……
王镜回头望了眼那炊烟袅袅的农舍,又看了看远处金黄的田野,翻身上马:“走吧,接着去看看兖州的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