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溯洄从之(第2页)

他们随意地聊着天,王镜仰头望着星空,忽然问道:“文远,你想家吗?”

“会想的。”

“给我说说你的家乡吧。”

张辽的目光变得悠远:“我家在雁门,那里不比中原繁华,却有西北独有的壮阔。那里有广袤的草原和连绵的群山。每到夜晚,星空比这里看到的还要明亮……”

他讲述着家乡的风土人情,声音低沉而温柔。说起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眼中流露出思念。

“父亲是县里的小吏,管着户籍田亩的琐事,性子最是严谨,小时候我要是在外面跟人争强好胜打了架,回家准得被他罚着抄书。”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低笑一声,“不过他心里疼我,罚完了总会给我煮碗面,卧两个鸡子。”

“母亲是羌人,性子爽朗得很,骑马射箭比男子还利落些。她教我辨草原上的风向,教我听马蹄声辨距离。她说男子汉就得像山鹰似的,既要守得住巢穴,也要飞得出去。”

“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们总盼着我回去,说要跟我学枪法;妹妹去年开春刚及笄,临走时还塞给我个她绣的平安符,针脚歪歪扭扭的,却一直贴身带着。”

“想家了,就抬头看看月亮。不管身在天涯海角,看到的总归是同一个月亮,望着它,就像把思念寄了回去。”

“原来你母亲是羌人……这么说,你从小耳濡目染,一定也会说羌语了?”

王镜望着天边那轮皎洁的圆月,若有所思,随即笑着问道:“那在羌语里,月亮叫什么?”

张辽愣了一下,随即轻声说了一个词:“Lhao。”

“Lhao……”王镜试着重复,发音有些生涩,却让张辽的眼神变得柔软。

“那你的羌语名字是什么?”王镜继续问道。

张辽犹豫了一下:“我汉名用的多,羌名很少提起……叫dorje。”

王镜笑了:“不如你给我也起个羌语名字吧。”

张辽转头看她,月光下,王镜的眼中带着期待和好奇。那一刻,张辽仿佛忘记了君臣之别,忘记了所有顾虑。

“Lhao。”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王镜眨了眨眼:“和月亮的读音一样?”

张辽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耳根瞬间发热。

羌语里没有“我爱你”这样的说法,称呼自己心爱的人,便叫“月亮”。

每念一次这个名字,便等同于说一次“我爱你”。

他垂下眼睛,不敢直视王镜探究的目光。

王镜的声音忽然变得很轻,“文远,你偷偷在心里,这样叫过我多少次了?”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了。月光下,张辽的眼神温柔而炽热,像是压抑了千言万语,只化作这无声的凝望。

张辽没有回答,只是那目光愈发深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已经有千千万万次了,从初见时的惊鸿一瞥,到并肩作战的朝夕相处,每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每一次目光交汇的瞬间,这个名字都在心底盘旋。

王镜凝视着张辽的眼睛,她轻声道:“你再这样看着我,我就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