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青史经验(第3页)

 这样的人心……不论当时的大秦朝中究竟是什么样,是胡亥依旧在位,还是赵高篡权成功,或者有新的公子干掉了赵高等人,都无力回天。 

 彼时,反秦,大秦走向灭亡,几可说是人力无可逆转的大势。 

 那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天下凝聚出这样的“势”来。 

 【而在陈胜吴广的整个起义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是值得后来人注意、以此为鉴的事情呢?】 

 【当然有,主要是两个部分。】 

 秦末乃至后世,凡有意起兵起义、正在起义、步入低谷辗转多地的人,都目光灼灼地盯住了自己眼前的存在。 

 是什么?有什么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 

 【第一点,陈胜对待他人,特别是普通百姓的态度。】 

 【早在身为雇农之时,陈胜还讲着“苟富贵,无相忘”的话语;等到他称王之后,陈胜起初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言语,接待了那些旧日相识,允许他们出入自己的宫廷。】 

 【不过,这些旧相识可能是并没有意识到陈胜内心的转变,他们还真的将陈胜当成了自己的旧相识,时常无所顾忌地谈到陈胜当初还是农民时的事情,谈到过往的贫穷艰难。】 

 【这时候,便有人对陈胜道:“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言乱语,实在有损于您的威严”。而陈胜也早己对自己的这些故人感到不满,不愿意再容忍他们,不愿意再有这样的知道自己过往的人在自己面前出现、告诉其他人自己的过往。】 

 【于是,陈胜就杀掉了自己的这名故交。】 

 【此事一出,陈胜的所有故交旧友都纷纷主动远离,从此没有再亲近陈胜的人了。】 

 【在成为陈王之后,陈胜自觉自己己经脱离了原本的身份,也主动要脱离原有的群体——可是,假使不谈成

功之后就迅速与原本的身份和朋友划清界限是否正确,陈胜此举也足够错误。】 

 【毕竟,仅仅是称王而己,就能算得上是成功了吗?】 

 【陈胜还没有真正的功成名就,还没有真正获得最终的胜利,就自以为可以脱离原有的一切,抛却过往,脱离百姓。】 

 【真正的王朝在彻底脱离百姓之后,都不会有什么好影响、好结果,而陈胜的张楚政权此时都并非真正的王朝。】 

 【谁比谁高贵呢?】 

 是这个理没错! 

 不少起义军中的人如此想到。 

 他们选择投奔一支义军,选择投奔某位首领,那说明他们认同这支起义军、认同首领的做法——哪怕他们最初选择起义的原因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可是投奔哪一支起义军,总还是有一番选择在里面的。 

 但是,他们认同并且投奔,却并不等于他们就觉得这支起义军的首领就理所当然地可以随便斩杀他自己的故交旧友了——都不用算和首领没有关系的普通人,只说有关系的旧识。 

 如果说没有关系的人,他们从情感上还能够理解接受;但是如果这个首领没事儿连自己的旧相识都能轻易杀死…… 

 那他们就真的得掂量掂量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更不要说,这个杀人原因还是因为故友提起自己过往的贫寒经历。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这为什么不能说?难道不提,这些经历就不存在了吗?难道不提,别人就不知道你过往是什么样的吗? 

 一名汉子冷哼一声:“这些消息,早在他们起兵的时候就开始到处流传了,又不是他称王之后才被这些故人说出来。” 

 就如同他们现在一样,他所在的这支起义军,谁不知道点关于首领的大概信息? 

 他旁边和他一同投奔起义军的同乡也赞同:“这陈胜这么做,分明就是还没上岸就想要踹了自己的朋友们。” 

 岸还没上,腿上的泥土还没有洗干净,真正的敌人还好好的在那里,结果就要翻脸不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