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选官与徽宗后续(第2页)

 大部分百姓本来就对于各种涉及到历史和朝堂的东西没有多么明确的认知,而他们却又并不愚蠢——在涉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方面,非常之精明。 

 虽然有时候囿于信息的匮乏,一些精明反而变成了被其他高高在上的人所嘲笑的“目光短浅”。 

 但是,在详细了解了两汉的选官,对比如今的科举,他们还是能够判断出来好坏的。 

 只是有一点: 

 在某一个官员出来安抚引导的时候,在两宋的“天下”,和历代的“天下”中,引发了不小的骚乱。 

 这个人就是蔡京。 

 发言的这个蔡京,刚刚获得宋徽宗的赏识,成为了左仆射,准备一展身手,谋取权力,享荣华富贵,因此,位于这个阶段的百姓和官员们还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 

 但是之后的百姓官员就不一样了,特别是遭受战火摧残,生不如死的百姓们。 

 他们纷纷冲了出来,开嗓怒骂,甚至有一部分人连姓名都没有隐藏: 

 [南宋-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县-张二:畜生!奸相!你还有脸出来?!] 

 [某朝-某地-甲:蔡京这个狗/娘/养的,还活了八十岁,他怎么不能早点死了?] 

 [乙朝-甲地-甲:蔡京要是能早点死了,大宋说不定还不会变成这样,我们也不至于遭此横祸……] 

 [乙朝-乙地-丙:蔡京这个狗东西当然应该早死!死了也不得超生!] 

 [甲朝-某地-某:除了蔡京,童贯那个东西也应该一起早点死了] 

 [丙朝-某地-丙:只希望官家能够选拔一些清正为国的人才吧,官家又不是没有人才……] 

 [某朝-甲地-乙:官家,徽宗他能干出来什么好事儿?!就算蔡京和童贯死了,他也能接着找出来新的畜生!还不如这个官家也早点死了算!] 

 在匿名的保护下,在愤怒的火焰下,在之前连看两个农民起义的引导下,有些人己经将矛头首接指向了宋徽宗。 

 这让关注着这一切的赵佶又惊又怒。 

 “他们怎么敢?朕即位以来,兢兢业业,未曾有一日不为大宋而殚精竭虑,大宋也在朕的治理下不断发展,他们怎么敢诅咒朕?!” 

 赵佶并不觉得自己是胡言乱语,他就是这样认真负责、有才干的皇帝啊。 

 在这样的不满之下,他首接把对蔡京和童贯的指责也一并过滤掉了,全当是愚民的胡言

乱语、是那些逆贼的故意挑拨—— 

 朕这个天子都被泼上了污水,更何况朕常常倚重的那些大臣呢? 

 - 

 但对于同样关注此事的赵匡胤而言,这些内容则像是一盆冷水,还是在数九寒冬中的一盆冷水,生生将他全身内外都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