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垄断仕途(第2页)

 “有这样的存在,即使想要起义都很困难。”有个颇有几分见识的人苦笑,他也是个读书人,但却不像是大多数读书人那样对农民起义敌视和鄙夷,而是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 

 而经过前面两个农民起义的解说之后,他对于农民起义的前因、前期准备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常而言,农民大规模起义,都是在朝廷和地方上压迫太严重,且在人祸不断的同时,还碰上了连续的天灾——他们活不下去了,而且朝廷也确实有够不做人。 

 这是前因。 

 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能够组织起足够的人手。假使一个乡的农民选择起义,那他们能够制造出多大的影响?没多少! 

 而在世家大族形成之后,地方上必然会有大量的百姓变成地主庄园中的佃户,这些佃户们的一切都被地主所掌握,他们起义的概率是很低的,难度是很高的。 

 所以,这些农民在初期就极有可能不能算作是参与起义的一员。 

 再者,地方上的土地必然大量被世家大族所占有,农民们所拥有的土地零零散散,农民们更难联合到一块。 

 在东汉这样的世家大族阶段或许还好,但是等到魏晋时期,等到门阀士族形成,等到九品中正制长期推行,那天底下还相对自由的农民还剩多少?天底下还在朝廷控制中的土地又有多少? 

 魏晋时期当然也有农民起义,但是规模就不可与其他朝代相比了。 

 绝望的心情之下,他们都没有兴致在那谈天中发什么消息了,即使是愤怒的、骂那些不当人的大族的消息。 

 只有深深的无力感笼罩全身,连生气都提不起劲来。 

 发了消息又有什么用?指责那些大族有什么用?千百年来不一首都是这样吗?朝廷也和他们是一伙的。 

 - 

 而作为袁氏、杨氏时下的当家人,袁汤和杨秉都从这几句话中察觉到了一些问题。 

 杨秉与杨赐坐在一处,道:“东汉名族,我杨氏确实闻名大汉天下,但是之后?” 

 以弘农杨氏的底蕴,即使真的天下遭变,也不是不能继续延续荣光,不是不能完成立场转变、家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