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日后发展·刘裕(第2页)

 理论上,这段时间是朝廷剿灭他们的最好机会,可是刘邦并不看好。 

 ——孙恩来了这么几次,可是将东晋朝廷的兵力消耗了不少,也让更多的人看清楚了朝廷的虚弱。 

 西边,桓玄,难道不会决定趁此机会夺取更多的权力吗? 

 刘牢之声威大震,那他必定会牵扯到这件事情中来;刘牢之一旦牵扯进去,北府兵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干其他的事情了。 

 以及,这个刘裕出现的次数有点多啊。 

 有这样的军事才能的人,在东晋接下来的混乱中,只要不莫名其妙地死掉,就必然会有一席之地。 

 他会是日后的关键人物吗? 

 再放开一点想象,他是刘牢之的部下,那他会不会就是那个宋武帝呢? 

 - 

 “看见了吗?打仗啊,可从来不能只看人数。”李世民哼笑。 

 虽然刘裕的兵力不足一千,还经过了日夜急行军颇为疲惫,丹徒的守军也完全帮不上忙,但这不意味着他们面对孙恩的所谓十万大军没有一点获胜的机会。 

 虽然理论上,兵力多寡是决定胜负的一大关键——其实也不是理论上,在很多时候,兵力多确实是能够胜过兵力少,别的不收,人多就是要强一点。 

 不仅看着强,如果主帅军事水平还可以的话,他可以进行的操作也会多一些,比如分兵作战啊、车轮战啊、埋伏等等…… 

 但是兵力少的话,主帅就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下没人,想法再多也没用,只能选择一种或者两种,然后随机应变——更多的时候,甚至就是一个字,“赌”。 

 在常规的作战之中,兵力的多寡确实是有着这样的效果。 

 但是在青史上留名的,被所有人铭记且总能拉出来作为典型例子的,往往都不是常规作战,那都是军事天才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