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蜂拥而起(第2页)

 ……好端端的,为什么一定要讲杨玄感起兵的故事?就不能不讲吗? 

 - 

 朱棣同样感慨非常。 

 不过,作为一个有着长期从军经历,也遇到过许多交托后背的情况的皇帝,他还很好奇另一件事:“李绩保下来了单雄信的儿子,单雄信的子孙后代真的就是黄巢军的主要将领,那‘黄军西杰’?” 

 这事儿还是唐朝人自己写的《元和姓纂》里记载的,而《元和姓纂》在宋朝的时候就己经失传不少,也是前些年编纂《永乐大典》时勉强编纂了出来。 

 而此书原本编写的时候,内容真假就不是很好确定,毕竟唐朝人当时给自己家攀附望族的事情就相当常见。 

 因此,虽然记载的单雄信的子孙后代又参与了黄巢军,但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朱棣非常好奇。 

 【杨玄感虽然起兵失败,但给天下造成的影响却又大又深远。】 

 【大业九年,余杭人刘元进听闻杨玄感起兵,顿时断定:“天下思乱”,于是于家乡起兵。】 

 【刘元进是余杭人,自小行侠仗义,在乡间颇受尊崇。大业八年,杨广第一次出兵征讨高句丽,百姓不安惶恐,刘元进同样心生不满,便产生了起兵的想法。】 

 【在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暗中收拢人手。】 

 【大业九年,杨广第二次出兵高句丽,吴郡(江苏苏州)、会稽(浙江绍兴)等三吴地区均被征兵;而这些地方在第一次出兵高句丽之时,就己经被征过兵了——但都没有回来。】 

 【当地的适龄男丁都私下议论,“去年我们的父兄跟随皇帝出征,还是隋朝全盛的时候,还大部分人都死了,连尸骨都回不来;现在天下己经陷入疲惫,我们这一去,怎么可能回来?”因而,许多人都选择逃兵役。】 

 【刘元进自是看到了这一情况,七月十一日,他以反对朝廷征调江南百姓出征高句丽为口号,宣布起义,并响应杨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