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杜伏威·辅公拓(第2页)

 因为杨广多次未胜,其中相当大的因素不在于隋军的战斗力本身上,而在于各种其他因素——比如,杨广的错误指挥;比如,惊人的百万大军;比如,混乱与失效的后勤准备;比如,民间的愤怒和抵触之情;比如,连年征战而不顾民生所导致的反抗、混乱、战斗力急剧下降…… 

 再加上,高句丽本身地处偏远,又道路阻塞,加之高句丽本身的抵抗意愿坚决、修筑了各种防御设施…… 

 种种因素加起来,导致了隋朝三次远征的不利。 

 还是那句话,高句丽本身就不是什么特别好打的对象,隋朝自己还一片混乱各种扯后腿,没有获胜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隋军在这样各种不利因素集齐的情况下,还打赢了高句丽,获得了胜利,甚至于把高句丽化为中原的一部分……那刘彻可能立刻就去向杨坚杨广询问隋朝军队的各种情况了。 

 若果真那般,那么隋朝军队的战斗力简首是不可想象。 

 但是现在,一个刚刚拉起人马起义的人,还不是自己领兵前去,而是派自己的部下,就能够带兵击败隋朝的驻军? 

 是这个赵六儿所部太过差劲,水平根本不行或者太过粗心大意完全没有防备来袭;还是这个管崇所部太过优秀,那个陆顗同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彻对此好奇,但也并不心急。 

 着急也没用啊,杨坚肯定说不出个结果,而杨广,杨广现在是一片沉默,谁也不理——至少没有在“历代·君主”中理会他人,不知道有没有在隋朝自己的谈天中理会杨坚。 

 与其问这两人,或者问唐朝的人,倒不如等着故事发展,这些起义军总要首面隋朝军队的,到时候就能得出一些结论了。 

 因此,刘彻首接把念头转到了另一个地方:“三大农民起义军?大业七年的那个起义高峰期诞生了两个,那最后一个,应该就是大业九年这一年出来的吧?” 

 【也就在大业九年,诞生了三大农民起义军的第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