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李世民·前往洛阳(第2页)

 最起码,要保证继承人能够与开国军功集团有着良好交情,至少两方不能站在对立面上。 

 当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李渊己经到了天命之年。 

 天命之年! 

 一个皇帝,还能剩下多少时间? 

 而他的继承人——只要不像太祖那样年岁大了才有了惠帝,而是正常的拥有了儿子——此时也己经差不多及冠。 

 这两个年龄决定了,开国皇帝必须要早早为继承人铺路,因为他的继承人在很大程度上、很大可能上,是要继续任用这批开国军功集团的,而不会是开国皇帝本人任用军功集团,等到继承人上位就更替朝臣。 

 很简单,因为按这种情况,继承人即位的时候,开国功臣们大的年龄,还远不到白发苍苍、退出朝堂、让自己的子侄继承家族的年纪。 

 况且,二十岁的帝国继承人,也正是当打之年。这个年岁,又在开国时期,不上战场为国征战,难道还守在后方? 

 “皇帝和太子,总得有一个在战场上,亲自打天下的。”刘彻非常肯定这个理论。 

 在开国阶段,皇帝本人或者未来皇帝,总得抽出来一个亲自踏上战场,与这些将领们同甘共苦、浴血奋战,这既是保证皇室的功劳和领导力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也是为了朝廷的根基和稳定着想。 

 若是皇帝正值壮年,而继承人年幼,那理所当然地,自然是皇帝本人踏上战场——就像是那东汉的刘秀一样,他亲自率领大军征战。 

 若是皇帝本人年事己高,而继承人正当壮年,那便可以把继承人放出去。 

 虽然这样确实有风险……但是,这种天下大业的事情怎么会没有风险? 

 从朝廷的角度讲,这种风险反而还低——冒风险的又不是皇帝本人,而是继承人。 

 对于继承人而言,他冒的这个风险同样是值得的,这可是把开国军功集团拉到自己船上的大好机会! 

 所以,那个李世民…… 

 刘彻把问题抛给了刘据:“据儿,你觉得李世民是李渊的太子吗?” 

 刘据一愣,没想到刘彻会突然问自己这个问题,他思考了一下,道:“儿觉得很有可能,毕竟李渊坐镇长安,那太子领兵征战也属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