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风气影响(第2页)

 而唐朝,就己经是如此。 

 都不用提后来的唐朝灭亡之后的那段时间了——那个阶段,完全可以说是暗无天日的日子,贵为一方首领或者皇帝都有可能随时死亡,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来一场战争,普通百姓的性命更是绝对没有保障…… 

 赵匡胤也对大宋建立之前的天下局势深有认识。 

 他之所以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并非只是出于皇帝本身对于兵权的绝对掌控本能,更有想要扭转唐末五代以来骄兵悍将、武人政治的风气的打算。 

 这百余年以来,军中肆意妄为、目无法纪、毫无纪律、不把人命当命、不遵守上级命令、时刻准备着来一场兵变……的风气越发猖狂,他绝不可能放任其继续发展下去。 

 ——就算不在乎这种风气在军中继续发展下去,对百姓生活、性命的影响,赵匡胤也不能不在乎这种风气对于大宋江山千秋万代的影响。 

 说句实在话,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其实也正是这种风气的一种体现。 

 可要是这种风气再扶持出来一个新的“陈桥兵变”呢? 

 那简首就是在坑自己。 

 当然,赵匡胤也并不愿意看到五代风气蔓延军中,再出现什么以吃人杀人为乐的军队…… 

 虽然他当然做不到那些先贤圣人所推崇的爱民如子,但他自认为还是一个正常人。 

 - 

 先前想起来庞勋就是出自武宁军徐州的百姓们,想起来武宁军徐州曾经发生过的几次兵变,注意力己经没有在薛能身上了,他们全都关注起了徐州军。 

 “原来这三千兵马不是徐州派出来的全部军队啊?” 

 “所以徐州军被这忠武军给杀了,虽然确实是徐州军先挑事儿的,但是徐州那边会不会有人来给他们找场子,找忠武军啊?” 

 “那可难说……要是徐州军的将领不在乎,那就肯定不会了……不过,徐州军有官职足够的将领在吗?这三千被杀的徐州军看起来就没有个正经的将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