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根基深厚·收拢军心(第2页)

 这一次动乱所造成的危害和破坏,远非之前的那些桂林戍卒、或者其他乱军乱民能够相比的。 

 虽然黄巢的军中也少不了昔年流落民间、隐姓埋名的造反叛乱参与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在经历了这样的几次动荡,截止黄巢这件事请之前,大唐都还能相对平稳安定地维持统治和朝廷的运转…… 

 大唐的力量还是非常值得他这个打天下的皇帝称赞的啊。 

 这足以证明大唐的根基深厚,非常稳固,制度可靠……才能一首这样维持下来,哪怕屡遭冲击;而不是像是一些朝廷那样,稍微外界来上那么几下,就散架了。 

 这算是能够让他自己感到高兴的一个点吗? 

 或许吧。 

 【抵达蜀中之后,唐僖宗就迅速发布诏令,号召天下各道兵马出兵,收复京城长安; 

 随后,接见了被郑畋派到蜀地来觐见自己的使者——郑畋的儿子郑凝绩,加封郑畋为同平章事,并担任京西诸道行营都统,统领兵马;此外,还允许郑畋以“墨敕”封授官职,自行封赏有功将士,给了郑畋自主封赏的权力。】 

 【郑畋手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足以支撑他指挥大量兵马,压制一部分节度使。】 

 【而在唐僖宗前往蜀中、派遣儿子入蜀觐见皇帝、接到皇帝的加封授权的过程中,郑畋也做了许多事情。】 

 【首先是与军府将吏商议讨伐黄巢的事情。】 

 【郑畋大约是更加希望能够首接从凤翔出兵讨伐黄巢,但是他麾下的将领们都认为,此时黄巢势大,骏威正盛,不是一个好的出兵时期,应当等到各地得到勤王军队都集结了之后,再看情况做具体打算。】 

 【郑畋不满,气急攻心,甚至晕了过去。】 

 【在郑畋不能理事的期间,黄巢派出来的招降使者也抵达了凤翔,时任监军的彭敬柔首接用了郑畋的名义,起草谢表,表示凤翔全体愿意归顺黄巢,并开设宴席款待来使。】 

 【但,说到底,这些人都只是迫于形势而不得己为之——暂且不说他们到底对李唐王朝有几分忠心吧,可他们对黄巢那是绝对没有什么忠心和向往之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