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水平问题·退出长安(第2页)

 二来,就是约束士卒,整肃军队,不要搞什么烧杀抢掠的事情,要给大唐长安的百姓们一个良好的形象,获得百姓们的信任,让局势能够迅速稳定下来。 

 只要内部能够稳定,那么外部就没有空子可钻,就算黄巢不死心,想要见缝插针,那他也得有缝才行啊! 

 要是长安城中稳定紧密,那黄巢怎么钻空子? 

 同时,在长安内部大体稳定下来后,大军还应该分出一部分人手,对长安周边进行一定探查和清扫——就算不能首接干掉黄巢,不能在没有上面的回复的情况下擅自出兵,那也可以把周边清理清理。 

 至少,不要让黄巢的探子太过于接近长安,不要让黄巢的人有机会混进来。 

 以上,这些都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主帅主将、一方长官能够意识到、并且做到的事情——在李世民看来。 

 而藩镇节度使,那就既是一军的主帅,又是一方长官,藩镇都己经割据半独立乃至几乎全独立了,节度使不就是完全掌握一方大权的长官和主帅? 

 既有军事经验,又有治理内政的经验。 

 可是现在,这几个节度使带兵进了长安之后,所交上来的答卷…… 

 让李世民不得不怀疑,大唐后来的节度使们,都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这种水平,是这些节度使发挥失常了,还是就是他们的日常水平?而这几个节度使的水平,到底是仅限于他们自身,属于特例,还是说,全大唐的大部分节度使,也都就是这个水平? 

 ……唉。 

 要是真的得都是这个德行的话,大唐朝廷还能被逼成这样……唉…… 

 【可关键在于,黄巢是自己见势不妙、不愿硬拼于是自行退走的,力量并没有遭到大损,且他走得还不远——他还在时刻关注着长安和唐军的动向。】 

 【就在中和二年二月,黄巢觉得情况差不多了,可以发动一次对长安和唐军的突袭了。】 

 【这个时候,长安城中的各路唐军都松懈了许多,而且还搞得长安城中一团乱,并没有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诸军不相继”,并没有有效联合、分担任务。】 

 【于是,黄巢派出了一名叫做孟楷的将领,只带了几百人,从不同的城门中突入长安,长安城对此完全是措手不及:唐军士卒带着许多财物,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反应过来后因为东西太重、跑也跑不快,死者十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