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进步·均平(第2页)

 【天底下的土地那么多,那么多人没有土地却又背着沉重的赋税,那么少人有土地却还不用交税,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均平一下呢?】 

 【若是有人土地多那是因为他们有钱能够买到更多土地,那为什么这些人却不承担徭役赋税,无事一身轻呢?为什么只有非常少的土地,甚至都没有土地的人,却要承担那样沉重的、让人绝望的赋税和徭役呢?】 

 【黄巢起义所提出的“均平”口号,正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历史必然性……”刘邦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但却对此没有什么理解障碍,反而一瞬间就能够感悟到其中的一些意味。 

 “这就是说,黄巢起义的这种均平的口号,在唐朝末期的环境下,是必然出现的,即使没有黄巢来引导这一场起义,换成是其他人作为首领,也一样会提出这样一个口号?” 

 他思考着,“那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不只是这一个‘均平’的口号,就连黄巢起义这一场起义,同样具有这个‘历史必然性’,即便没有黄巢起义,也会有红巢起义,蓝巢起义?” 

 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这个“历史必然性”所蕴含的内涵,也正是这个意思。 

 ——历史,从未来来看,过往自然是历史;而既然站在后人的角度,那自然能够分析“历史”这个时期的各种情况,各种条件,分析当时的整个环境。 

 然后,从中得出结论,某件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后,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一定会出现的。 

 即便当时引动这个事情、引发这场事件、领导这件事情的人,不是这个人。 

 刘邦把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和经验一一回想,然后确定,这个词,确实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的。 

 唐朝末期的天下情况,确实就是一定会出现一场规模非常大的起义的。 

 因为当时整个天下的情况己经极为恶劣: 

 朝廷陷入了藩镇割据状态,根本没有了正常理政的能力——虽然即便没有藩镇割据朝廷也未必能够保证天下正常运转,又有宦官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