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唐末·后续2(第2页)

 而这个人,虽然理论上应该是皇帝,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这个故事最初提到的,为了减轻朝廷的压力,一部分军饷开支的压力首接转移到了军队所在地,朝廷不出这部分钱粮,由地方自己筹措;这样一来,那些士卒们怎么会不知道自己需要依靠谁? 

 再有,即便是朝廷发的钱粮,士卒们也未必就忠于朝廷,他们依旧可能忠于某个将领——一来,他们是募兵,二来,如果不是将领有能力,朝廷会给他们发这么多粮草吗?这是极有可能的想法。 

 如此种种,军队自然就发生了变化。 

 而这样的变化,和大唐的疆域及边防压力有关,和大唐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有关,和大唐的军队制度有关,这催生了节度使的庞大权力,而节度使的庞大权力又会反过来助推一些问题继续发展…… 

 这些都需要一一设想应对之法。 

 大唐不可能不扩充领土,那么,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领土、同时尽可能避免当地官员脱离朝廷的控制,就是一个关键; 

 扩充领土之后,如何保证边防,并且尽可能保证边军对朝廷的忠诚,同样是关键; 

 府兵制到底能不能长久维持下去?还是说,最终大唐依旧是不得不选择募兵制这一条道路? 

 募兵制虽然也不是不可以,但这就需要解决他们的忠心问题,包括朝廷的财政问题。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土地和赋税。”李世民总结。 

 在大唐不需要担心什么战争的情况下,在大唐的军队的战斗力还不需要过多忧虑的时候,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土地和赋税。 

 大唐如今在给百姓分田,并且打算日后也继续这个政策。 

 而这个政策效果当然不错,毕竟这也算是久经验证的做法了——几乎每个朝廷建立的开始,都会按照一定的标准给百姓分田,并且尽量保持一个较低的赋税水平。 

 但是日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