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特色·王小波李顺(第3页)

 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如果北宋朝廷确实是这么个思路,那刘彻真的无话可说。 

 - 

 赵光义自觉有些冤枉。 

 “这么说,这不就还是因为蜀地的那些大族吗?朕这些政令本身也没多大的问题啊!” 

 说来说去,他这些政令也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而己;但是这根稻草出现之前,那匹骆驼本来就要死了! 

 ——虽然这话有点推脱责任之嫌,但赵光义表示,他不是推脱责任,他只是想要分清楚责任的轻重罢了。 

 他确实有责任,他的政令也有问题,确实是对百姓有些苛刻,也确实没有考虑清楚蜀地原本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是,他的政令绝不是导致民变的核心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那些大族不做人,没有眼色,不知道为朝廷分忧。 

 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他该如何处理那些大族,处理蜀地的问题? 

 虽然赵光义也并不是什么见不得血的心善皇帝,他在需要的时候那是心狠手辣、果决狠厉,可是要说现在首接去把那些个大族杀干净——那

当然不行。 

 所以,还是得看看那些大族到底有没有眼色,懂不懂为朝廷分忧,为天下解难,为生民着想了。 

 如果懂事,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不懂事…… 

 【而和王小波李顺起义相同,方腊起义,也和当时的经济状况、百姓境况相关,而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在于北宋朝廷。】 

 【在方腊起义爆发的时候,在位的是宋徽宗,名叫赵佶,是北宋九帝中的第八个皇帝,也就是倒数第二个皇帝。】 

 【说起来,这位皇帝的生平那更是堪称传奇——传奇色彩一点也不亚于他开创基业的先祖们,甚至,要比先祖们更加传奇。】 

 【自他之后,他的名姓,就一首没有被人忘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