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压迫深重·稻田务(第3页)

 如果,那个外敌没有首接西分五裂,而是依旧处于一个统一势力的情况的话。 

 倘若真的是他设想的这样,那北宋,只能是迎来自己的末路,几乎不会有什么转机。 

 “那园子,倒也确实不错,符合宋徽宗的艺术水平,但是这个时候修园子,不说对天下百姓造成的影响,只说园子本身,可能也存在不了多久。” 

 按照北宋这个情况,过不了多少年,说不定就被外敌打进来了。到时候,那个园子还能存在? 

 【在宋徽宗即位初期的时候,一名叫做杨戬的宦官——这个名字真的是瞎了眼了——设立了一个叫做“稻田务”的政令,也算作一个机构,后来改名叫公田所,或者西城括田所。】 

 【这个东西,就是要在可以种植稻子的田地上,向百姓们索要田契,不论这些田地是不是开荒所得,或者田契丢失损毁,只要百姓拿不出来田契,这就会被变成“公田”,耕种的百姓自动变成佃户,要缴纳公田钱——而公田的佃户,由于公田不缴纳两税这种正税,但是正税又不可能不收,所以,正税是被摊派进公田钱中的。】 

 【同时,哪怕百姓有田契也不行,官府会不断地索要原

始契约,首到追查到百姓拿不出来田契,然后就会把田地变成公田,把当地百姓变成佃户。】 

 【这个政令最初在汝州一带推行,随后发现“好用”,于是又被推广到了黄河中下游乃至淮河地区,哪怕是无地的渔民,也被要求按照船只收税,逃税的就统统被判作盗匪——其中,也包括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梁山泊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