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方腊被俘(第3页)

 ……当然,也可能这个“默契”,只是大宋自以为的…… 

 不论如何,赵佶等人都觉得这确实是个好机会,能够尝试发兵夺回燕云地区,还能顺带削弱一下日后可能会取代辽国的金国的力量——没有燕云地区,对方的力量就是要打一个折扣的。 

 不过,大宋这个选择最终的结果并不好。 

 赵光义还不能断定到底是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大宋到底有没有夺得燕云地区? 

 后来双方交战,是完全是因为这个金国翻脸不认人、背信弃义,趁着大宋刚刚发兵虚弱的时候趁虚而入?还是大宋自己在某些地方有什么问题? 

 大宋最终还是变成了南宋,是因为在北上伐辽这一战中损耗太大,还是因为大宋军队本身的力量就是不太行,打不过金国? 

 从北宋变成南宋,经过了迁都这一环节,那大宋是看到局势不妙,所以选择提前撤离,就像唐朝一样,离开原本的京城;还是说,真的被金国打到了京城这边,所以不得不选择迁都? 

 以及,金国到底是从辽国的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至于杀良冒功,赵光义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重点——大宋在如今的整个军队体系下,杀良冒功的事情并不多,非常少,以文抑武的情况下,哪个军中敢于搞出来这种事情,那绝对瞒不过去,也绝对会受到惩处! 

 有各种法令条例在那里,有巨大的风险在那里,谁会干这种事情? 

 至于说方腊这件事情中的杀良冒功,那还是那句话,有赵佶这样的皇帝在那儿,有童贯这样的主帅在那儿,又有王黼蔡京这样的大臣作为宰相引导满朝的风气,出现杀良冒功的事情确实不算奇怪。 

 但这只能算是特殊时期的情况,正常状态下,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杀良冒功的。 

 而想要解决这种杀良冒功,好说,只要不要出现赵佶这样的皇帝,满朝上下不要是王黼蔡京这种奸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