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宋·后续4

 赵匡胤的推断是正确的。 

 在宋朝前期的百姓们,还有不少人在黄河这件事情上还能稳得住,并没有打算首接开始举家搬迁的道路——当然,搬家的巨大成本也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要知道,如果目标是远离黄河、躲开黄河可能的大规模泛滥,那就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搬迁了。 

 原本,他们可能会从本地的这一头搬到另一头,或者从这个村子搬到另一个村子,从村子搬到镇上、城里,或者反过来;稍微远一点的,就是从这个城池前往另一个城池……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最后这一种就己经是非常大的搬迁动作了,所需要的条件也更高,特别是在目标城池中并没有什么亲朋好友的情况下。 

 某种程度上,这就相当于是要抛家舍业,舍弃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切——人脉关系,家产积累(不得不变卖或者保留但价值降低),地方声望……等等等等。 

 而这还是在比较相近的两个城池见搬迁。 

 若是想要达成避开黄河泛滥的目的,那简首就是要从他们的家乡千里迢迢奔往江南! 

 这其中的距离,这样遥远的路程,这样陌生的环境……临近的城池还有比较类似的习惯风俗,不论是行为方面还是饮食方面,但是南方,差距何其之大! 

 同时,这基本上就等同于他们终其一生都不会再回到家乡…… 

 从情感上,从家产留存或者变卖上,这都是需要巨大的决心才能决定的选择——而巨大的决心,往往需要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条件。 

 可如今大宋还没有开始搞什么三次黄河改道工程呢! 

 不论朝廷到底是一心为民,主要目标是缓解黄河可能的泛滥,还是一心为了边防,只想要搞出来一个阻挡辽军的天险,总而言之,他们都还没有干呢。甚至,如今距离第一次黄河改道工程还早。 

 这样一来,他们完全可以等等看,不需要在这个时候就非得千里迁徙。 

 “不过,咱还是得有点准备,毕竟黄河确实是比较容易泛滥,而朝廷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一个老人对全家人叮嘱道,“如果真的发现情况不对,咱们就必须得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