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汉化·内乱(第2页)

 如果是觉得君储父子情谊深厚,关系极好,所以觉得可以首接让皇帝让位给太子,从而保证太子即位……这个逻辑根本说不通,如果父子关系真的那么良好,那干嘛非得来这么一出?太子只需要安安心心地等着就好了。 

 来这么一出,反而会摧毁原本良好的父子关系。 

 如果是觉得太子地位有些不太稳当,最好还是尽早把未来皇帝这么个身份坐实了,那更不能来这么一出啊!本来皇帝太子之间的关系就不太好了,太子一方竟然还有人要求皇帝禅位给太子…… 

 如果这个大臣确实是太子一方的,那也不知道此人究竟是如何步入朝堂,成为官员的…… 

 这可不是地方官府,而是中央朝廷,中央朝廷中的官员,如果脑子太差,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混下来的!甚至,连性命都可能有危险。 

 所以,若此人真的是太子一方的支持者,那他到底是怎么入朝为官,怎么爬到了可以独立上奏折的层级的…… 

 这个问题让一众自诩己经非常熟稔朝堂政治游戏的规则、甚至能够制定规则的不同时空的重臣们都百思不得其解。 

 ——总不能,这是元朝这个朝廷的特色所在吧? 

 因为主体都是蛮夷出身,所以根本没有什么相关的头脑和知识? 

 当然,如果这人其实是太子的对立派系,就是想要不择手段把太子干掉,那不得不说,此人选择的这个方法那可太对了! 

 完全是正中红心。 

 【总之,在此之后,元朝也不是没有继续汉化——速度不算快,但是确实是在进行中,可是力度也好、其他方面也罢,都没有非常认真。】 

 【准确来说,应该属于是正常状态潜移默化下的汉化,而非统治者主动极力推行汉化。】 

 【在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位期间,朝堂上的所有人都己经能够用汉语进行工作和交流,差不多用了九十年;而昔年北魏大规模汉化,即孝文帝改革,大体上是在迁都洛阳之后,从建国到迁都洛阳,大约是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