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我爹娘就是天生的一对(第3页)
马承立适时的开了句玩笑:“二舅我跟您说,我爹我娘就是天生的一对”
“月老给他俩牵的红线比家里的烧火棍还硬,怎么扯都扯不断的”
此话一出,厅里笑声一片。
马大为笑骂道:“混小子,你懂什么?”
张氏也尴尬的摇头笑了笑:“这孩子...”
说说笑笑了一会,马大喜突然问道
:“丰成哥,你说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潮阳县这边收鸡毛?”
“刚刚听你讲的,这鸡毛生意真有如此大的利润?”
张丰成听完一愣,疑惑道:“你不卖大饼了?”
马大喜还没回话,他哥马大为便接了句:“这大饼生意虽说稳定,但终究赚不了什么钱”
“这些年我们家攒了些钱,所以我跟大喜合计了下,还是找点别的生意做做,就是目前还不知做点什么好”
正史中,从宋朝开始商户就能科举的,现在大郢也是如此。
马承立微微惊讶,这事他倒是不知,估计是他爹娘不让他操心家里的事吧。
十二亩祖田的田租、诊费、卖饼钱还有张氏赵氏俩人做的绣活钱。
这西项收入加起来,老马家这些年确实攒了不少钱。
而且马承立读书没花多少钱,只是马承望今年去县里书院读书花了些钱而己。
所以现在老马家账上就有一百三十两有余,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
要知道古代很多人一年干到头,年尾一算,嘿,还倒亏呢。
家禽羽毛在古代可是有大用处的,往大点说军事用途,造箭需要羽毛。
往小的说日常用品,什么除尘用具,服饰头饰等等。
重要的是,羽毛可以用于填充被子御寒。
而古代羽毛的商业模式无非就是,小贩挑着担子下乡回收羽毛,可以以物换物,也可以用钱回收。
小贩收到足够多的羽毛后,可以卖给中间商,有门路的也可以首接卖给当地的大羽毛商。
这些大羽毛商自然有办法将收来的羽毛变废为宝,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羽毛也是有季节行情的。
如春季是孵化季节或是春节杀鸡过多,导致鸡毛产量增加,物多就贬嘛。
所以很多羽毛商都是春季低价收储,夏秋平价周转,冬季高价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