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意气风发,少年盛气(第2页)

 不过大郢的学宫制度没那么严,若你有好去处也可以不用去学宫里学习。 

 但必须要在学宫里挂个名,还有每年的岁试记得过来参加就行。 

 其他就挺自由的,有钱可以到处游历游学,增加阅历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 

 要知道,乡试可比院试难多了,策论题都是一些时务策。 

 你要是没点阅历或者政治感悟,那岂不是两眼一抹黑? 

 没钱的就还是老老实实去学宫里学习,靠训导们的见识来弥补你的见识短板。 

 马承立和王元凯有他们师父这个大儒教,自然没打算去学宫学习。 

 昨日在府衙吃完席之后,下午师兄弟就去府学那里办理相关手续,还领了一套生员服,太大就自己去改小。 

 今天是八月十九日,马承立背着他的小佩囊和他的长剑,独自骑着他师父的快马匆匆回村一趟。 

 小小的身躯骑在高高的马背上,所过之处皆是卷起阵阵沙尘,那是他来时的路! 

 他,终于如愿考上了秀才,终于有了功名,终于在大郢的土地上留下了小小足迹! 

 昨日他爹就己来信,催促他赶紧回家一趟,族里要为他设宴,开中门! 

 可能秀才在江南那边有些不值钱,但在岭南这边的乡野那还是很稀罕的。 

 从此族谱上他的名字就有那么一小段介绍。 

 至于介绍能不能单享一页,那还得看以后的造化。 

 “驾,驾,驾...”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与支风卷,累上留云借月章。芜湖...” 

 “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马承立骑着快马飞奔在官道上,此时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少年盛气! 

 途中见一老伯背着柴火,马承立还挥手嬉笑喊道:“老伯,你好啊” 

 然后咻的一下,人和马就己然不见踪影,只见滚滚沙烟。 

 背柴火的老伯捂着鼻子望着前方,低声骂了句:“骑那么快,赶着去投胎啊!!!” 

 ... 

 午时初,三石村祠堂。 

 这会祠堂外面热闹得很,熙熙攘攘的,几乎全村能走得动的人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