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过河不拆桥(第2页)

 “只要你能勤勤恳恳的治理好大夏,你大夏国如果不愿意并入我大秦,那尽可以保持大夏国的独立,只需每年去我大秦京都上贡一次便可。” 

 “只要你昌建家族对大秦忠心不二,尽可以保住王位的传承,你看如何?” 

 赵祯可不是过河拆桥之人,自然也就不会把事做绝。 

 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等事,他虽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但也不必去做。 

 自己有着系统的加持,身体可不是一般的健康。 

 再者,单凭察看他人词条这能力,就足以看得出此人有没有反叛之心。 

 若是此人真的生出反骨,自己再想办法处置也是一样。 

 况且,这大夏国听着虽然气势十足,其实相比起来,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国罢了。 

 而且此地地处大漠之中,能够提供的资源也是有限。 

 若是大夏国成为大秦的一部分,那意味着大秦要照顾大夏国的各种境况,例如灾年、人乱等等。 

 而附属国自负盈亏,那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有在大夏国陷入内乱或者外族入侵的危机之时,大秦才会出手援助。 

 只要昌建能做一个贤明之王,能替大秦守护好这一亩三分地,那大夏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大秦的地盘。 

 赵祯的这番话一出,让大殿中的其他人也频频点头。 

 “这昌建可真是遇到了明主啊!” 

 “是啊!若是把太尉大人换成其他人,十有八九昌建是做不实这个位置的!” 

 “大人胸襟,实在是让人佩服!” 

 有人羡慕昌建获得了一个如此好的机会,也有人对赵祯的做法很是欣赏。 

 “啊!大人,末将从小带兵打仗,对治理国内之事实在是没多少把握啊!” 

 昌建闻言,更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同时对于赵祯更是感激和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他在看到赵祯的大度之后,心里更生出一种不惜为赵祯肝脑涂地的冲动。 

 “太尉大人非但不卸磨杀驴,还要封我昌建世代为王!我昌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