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江东一枝花

第一百零二章:太子垂钓,皇帝、魏王、世家门阀(第2页)

 “殿下。”

 微微一怔,薛仁贵有些不明所以。

 “陛下刚刚过了不惑之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这天下才坐了14年。”

 “权力是世间最为可怕的毒药,牵动人的欲望,泱泱华夏数千年,谁能抵挡得住皇位的诱惑。”

 “孤已经过了弱冠之年,朝中文武百官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孤接任皇帝之位。”

 “相比于谋逆上位的陛下,孤这个嫡长子符合宗法,更能让天下人信服。”

 “你以为他高高在上,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吗?”

 迎着猎猎西风,李承乾的发丝飘扬着,那张刀削般的面庞在薛仁贵眼中变得格外模糊。

 “呼!!!”

 薛仁贵没想到太子会跟他说这番话,如今还不到30岁的他对于政治非常陌生。

 因为,他仅仅踏入朝堂,成为东宫左卫率才几个月,根本不明白人心有多么险恶。

 几千年来,那个位置让父子反目,兄弟仇杀,天下纷争不断,哪里是区区几句话能够说的明白的呢。

 “传孤的命令。”

 “东厂不惜一切代价阻拦百骑。”

 “孤不希望魏王的所作所为有一句话传到陛下的耳朵里。”

 “是。”

 东厂番子再度上马,下去传信了。

 “殿下?”

 薛仁贵都懵了,魏王要造反,你不告诉皇帝,你瞒着皇帝,这不是摆明了助长魏王的威风?

 “坐。”

 拍了拍身侧的大青石,李承乾很是随意的坐了上去,面朝长安方向,身旁是奔腾不息的匈奴河。

 “是。”

 见状,薛仁贵小心翼翼的坐在了他旁边,侧耳倾听。

 “魏晋定品之时,河东三姓:裴、柳、薛共同被列入郡望之列。”

 “天下间,除了五姓七望、关陇八大家,河东三姓便是顶级世家。”

 “你出身河东薛氏,为何28岁都还没有混上一官一职,只得打猎为生,养家糊口。”

 “这...”

 薛仁贵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

 “天下很大,又很小,皇室、勋贵、世家门阀掌握了绝大多数的资源。”

 “然后是落寞士族、庶族、地方豪强地主,最后才是百姓。”

 “何为百姓,秦汉时期称之为黔首,典籍中多以黎庶称之。”

 “大多数百姓连自己的田地都没有,只能租种士族的田地,岁末结余下来,一家老小堪堪饱腹。”

 “还有不少人因为天灾人祸四处奔走,乞讨为生,流离失所。东宫八百卫士无一不是乞儿、流民出身。”

 “前隋开科举,大唐增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涵盖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可孤要告诉你,历年来的进士大多为士族出身。”

 “从贞观元年到现在,数千名进士仍然在吏部排队等着选派官职,他们都是庶族。”

 “为什么?因为朝堂之上的官员哪个不是士族出身,亲亲相隐,他们会把机会让给别人吗?”

 “自北魏以来,府兵制逐渐盛行,一直到大唐开国,彻底成为了军队的核心。”

 “朝廷将大量无主荒地发放给流民耕种,这些流民需要承担军事训练和战时应敌得任务。”

 “简单来说,他们那在不耕种的时候要参加军事培训,爆发战争后,需要自备战马、盔甲、武器参与。”

 “从目前来看,府兵是百姓为之羡慕、向往的对象,多少人想要土地求而不得。”

 “可你要知道,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府兵,只有上三等、中三等的人才能成为府兵。”

 “从陛下上位之后开始实施均田制,真正得到授田,成为府兵的人少之又少。”

 “世家门阀在战乱时期大量扩张土地,把那些破产的百姓收为佃户,他们才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

 “现在是贞观十五年,国力逐渐恢复,世家门阀子弟占据朝堂高位,继续牟取利益,他们开始少量的购买土地,时间一长,这种土地兼并就会变得肆无忌惮。”

 “到那时,所谓的均田制名存实亡,而朝廷只能通过压榨现有的府兵来满足大唐天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