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江东一枝花

第一百一十三章:李世勣悟了,究竟是希望,还是毁灭!

 “马巍。”

 “你领十六名执乘亲事从党项各部中亲自选出三千人。”

 “三千柄马穆鲁克军刀,一千具铁胄细鳞甲,本王再拨与你两千领细鳞甲,三千熟皮马甲。”

 “本王要你炼出纵横河西的三千甲骑,可能做到?”

 面容稚嫩的李象端坐在上首主位上,开口道。

 “末将定不负郡王重托。”

 王府左典军马巍赫然出身,拱手应道。

 自大唐建立以来,具装甲骑已经消失在了唐军序列中,最后的重甲骑兵是皇帝亲自组建的玄甲军。

 具装甲骑真正的作用在于冲刺步卒,又或者是面对大规模集群的轻骑兵,无论是士卒,还是马匹都需要专门挑选,成本太高,实用性较低,这也是大唐淘汰具装甲骑的原因之一。

 三千河西甲骑虽然算不上真正的具装甲骑,面对吐谷浑骑兵、吐蕃骑兵,却也是无法制的劲敌。

 “姜岳。”

 接着,李象的目光投向了王府右典军。

 “末将在。”

 一名气宇轩昂的英俊青年随之起身答应。

 “你领十六名执仗亲事从河西汉人中挑选两千善射之士,一千二百人持清弓,八百人持角弓弩。”

 “组建弓弩营,为全军掩护压制敌人。”

 “是。”

 姜岳眼中闪烁着精光,大声应道。

 “钟骞、邓憬。”

 “三百三十三名王府亲事由你二人统率,随侍左右。”

 “是。”

 两道挺拔身影同样应声。

 “来人。”

 “将探查所得悉数报来。”

 李象小脸紧绷着,大喝了声。

 “是。”

 一道特别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正是东厂陇右道大档头未羊手下的小档头,负责河西情报诸事。

 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东厂小档头嘴里发出了尖锐的声音:“回殿下话。”

 “去岁,吐谷浑丞相宣王及其党羽为果毅都尉席君买带领精锐骑兵一百二十人所诛。”

 “吐谷浑威信王带兵将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迎回了伏俟城,居于王宫之中,朝政一应事务悉数落在了威信王手中,吐谷浑各部尊奉其号令。”

 “吐谷浑现下有部众十五万户,九十余万人,分布在高原的人口超过了70万,主要集中在青海湖四周,还有20万人分布在典合城、且末城。”

 “吐谷浑国都伏俟城人口二十万,有兵大约六万人,步、骑各半。”

 “位于青海湖西岸,距离西宁城大约500里。”

 ‘咯噔!’

 话音落下。

 在场众人表情变得有些沉重。

 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拿下吐谷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攻破伏俟城,其次是分布在青海湖四周的50余万吐谷浑部众,至少可以动用十万兵力驰援伏俟城。

 确切来说,吐谷浑真正可以拿出来的兵力不下于三十万,骑兵至少十万,甚至更多。

 从党项八部中征募的六万五千骑还不到吐谷浑兵力的三分之一,差距何其之大!

 “吐蕃人在征服了青藏高原东部之后,于积石山南设有苏毗属邦(孙波王)和多弥属邦(难磨德王)。”

 “这些属邦大致保留了部族形态,贵族往往任职于吐蕃王庭,吐蕃王庭派出大臣、将领出镇属邦,设立东岱(千户所)进行管理,距离吐谷浑最近的有那秀小东岱、孙波东岱。”

 “两个东岱及两个属邦大约能动用数万军队,随时可以威胁到大非川。”

 而后,东厂小档头再度补充了一个消息。

 “呼!”

 这让众人的呼吸变得愈发急促,吐谷浑已经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了,何况近在咫尺的吐蕃。

 如果他们无法速战速决,吐蕃方面得到了消息,数万吐蕃军队进入大非川,局势可就不妙了,吐蕃西面有象雄,南面有泥婆罗,唯一可供扩张的方向就是北部的吐谷浑,松赞干布可不会白白错过这个机会。

 “吐蕃同大唐交锋过,吐蕃大相禄东赞亲自到过长安,见识过大唐的繁荣。”

 “布置在积石山南的军队绝对是吐蕃最精锐的军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