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利令智昏,和东宫较量,他们也配?(第2页)
深深地看了一眼李象,李承乾交待了几句。
“是。”
李象心领神会,连忙应声。
“遵命!”
一众河西王属官连忙附和道。
河西王亲事府的实力在大唐仅次于东宫八百卫士,三百三十三名亲事护卫要么服用了豹胎易筋丸,要么服用了血牙米,以一当十都不为过。
这几百人进了吐谷浑王宫能做些什么事,那可就说不准了。
其它人都知道河西王李象的实力,更知道李象需要这场覆灭吐谷浑之战的首功,无人提出反对意见。\如.雯¨枉_ -罪′辛·章\踕+庚-薪^快_
“朝廷已经下了诏书,取缔兰州都督府。”
“依制,河西王应开府建衙,孤已上表调桓法嗣为河西王傅,兰州都督府长史狄知逊为河西王府长史。”
“益州大都督府功曹参军张玄弼为王府司马,泸州参军袁异弘为王府谘议参军,澄城县令敬山松、胡苏县令崔慎为王府友,一应属官悉数由兰州都督府、河西郡王府原属官任之。”
‘呃呃...’
众人不由得看向了原河西郡王长史唐嘉会,这里面竟然没有他的官职。
对于河西王李象的属官安排,李承乾不可谓不重视,桓法嗣、张玄弼、袁异弘、敬山松、崔慎这都是后世神龙政变五大臣张柬之、崔玄伟、桓彦范、敬晖、袁怒己之父,尤其是桓法嗣,曾经做过王世充的谏议大夫,资历颇深,狄知逊就不用说了,狄仁杰之父,这近乎将后世有名的武周一朝名臣一网打尽。
确切来说,这是李承乾为庶长子李象准备打天下的班底。
“没什么事的话。”
“你们就先下去准备吧。”
“是。”
怀揣着疑惑,一个个官员、将领陆陆续续离开了河西王府正殿。
当所有人走完之后,只剩下唐嘉会一人,殿内显得有些空落落。
“你是东宫出身,又是莒国公之子,驸马都尉的亲弟,说是皇亲国戚都不为过。”
“这一次关于河西王府属官的安排,你可有异议。”
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首,李承乾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臣斗胆直言。”
“殿下之所以将臣从河西王府剥离出来,应是为了即将夺取的吐谷浑故地。”
“一如草原般,这里显然不可能再继续作为大唐的羁縻府州存在。”
“尤其是已经有西宁城、定羌城、伏俟城三座容纳数十万人的大城及围绕西海的五座小城存在的基础,设立衙门,委派官员,这都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唐嘉会大着胆子说道。
“继续。”
李承乾给了他一个眼神。
“是。”
于是,唐善会诠述了自身的猜测:“臣以为吐谷浑之地可分为三部,一部为阳光之西、昆仑之北的典合城、且末城,这里本为汉朝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的楼兰国统治地区。”
“孔雀河改道之后,楼兰消亡在了历史中,直至永嘉之乱后,晋朝南迁,无力管控西域。”
“吐谷浑随之崛起,从而统治了这片地区,迁徙部众至此,两城约二十万人。”
“这里是天山之南,隔着茫茫大漠,与龟兹、焉耆相望,沿着昆仑山向西便是于阗国。”
“这片地区对于大唐而言是攻略西域及葱岭的前哨站。”
“其二,位于积石山北的吐谷浑故地,包括西海畔、湟水谷地、黄河谷地。”
“吐谷浑大多数人口、党项诸羌乃至于我大唐迁徙而来的流民、百姓都栖息在此。”
“这片地区是雪域高原为数不多的肥沃之地,适合开垦农田,发展耕种。”
“以此为积石,屯田百万亩,足以供应我大唐对吐蕃、象雄等国的征伐。”
“其三,积石山南,包括乌海、柏海、河口三地,这里是吐谷浑通往雪域高原的通道。”
“乌海、柏海为多弥国故地,河口毗邻松州,为白兰羌栖息之地。”
“不管是为了进攻,还是防御,大唐都必须拿下这片地区,并且要筑城而守。”
“啪!啪!啪!”
听到这里,李承乾忍不住鼓掌喝彩。
唐善会还真是磨练出来了,无论是战略目光,还是执政能力都不可小觑。
“既然你都说的这么清楚了,那孤也打开天窗说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