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江东一枝花

第一百三十七章:灵前交锋,陛下,糊涂呀!(第2页)

 “如今因病早逝,实为我大唐之哀,小王来送郑国公最后一程。”

 没等李恪开口,李泰已然抢过

了话茬,大饼脸上满是悲痛之色,眼中隐隐泛着泪光。

 ‘..........’

 看到这一幕,不少高官、勋贵都有些嘴角抽搐,知道的知道魏徵是太子少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魏王李泰的恩师,要不然,李泰能这种做派。

 “臣替家父拜谢三位殿下!”

 魏叔玉依旧满脸哀伤之色,全然没有因为李泰的行为而产生些许波动,只是回了礼。

 李泰没有任何不愉,站到了旁边文臣一列,李恪、李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二人站在了勋贵一列。

 “唐王殿下到!”

 唰!!!

 霎时间。`齐′盛′小/税?徃~ ?埂`薪~蕞*全¨

 全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大门处。

 唐王李厥,那可是太子嫡子,皇帝嫡孙。

 “嗒嗒!”

 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出现在了众人眼中,穿着女官服饰的武媚分外冷艳,牵着李厥的小手,一步一步的踏入了郑国公府。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身着亲王服饰的李厥,唯有李治目不转睛的盯着武媚。

 “唐王殿下。”

 魏叔玉在看到李厥出现的那一刻,心中不禁泛起了波澜。

 行至灵堂前,武媚松开了手,识趣的站在了旁边,就这样充作一个雕塑。

 “嗒嗒!”

 只见4岁的李厥小脸紧绷,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灵堂前,双腿屈膝跪地,双手拱合,左手覆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舒缓

 “唐王殿下!”

 这一幕不禁让所有人为之失声。

 唐王李厥行的并非是普通的礼,而是九拜中最为隆重的礼节,通常用于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及拜天、拜地、拜祖先。

 “魏师乃阿耶之师。”

 “阿耶不在,今日,由我替阿耶行礼,恭送魏师!”

 李厥起身之后,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

 一时间,全场为之寂声,文武百官、勋贵无不为之心神震动。

 “臣替家父拜谢太子殿下、唐王殿下!”

 魏叔玉喜极而泣,深深地行了一礼。

 “硬是要得!”

 程知节、尉迟恭对视了一眼,对远在塞北的李承乾多了几分敬意,连太子4岁的嫡子都知道以师礼吊唁魏徵,窥一管而知全豹,可见东宫之高明。

 魏王李泰看到这里,瞳孔狠狠一缩,脸色变得有些阴沉,自己这般做派反而被小字辈压了一头,何其憋屈。

 吴王李恪、晋王李治对自己这个侄子无疑是刮目相看,对太子李承乾更是多了几分崇敬。

 “陛下到!”

 正当所有人为李厥之举遐想翩翩之际,李世民出现在了郑国公府。

 “参见陛下/父皇/皇爷爷!”

 众人赶忙见礼。

 “嗯。”

 不过,李世民并没有理会他们,目光仅仅在李厥、李泰、李恪、李治身上停留了一会儿,径直步入了灵堂。

 “陛下。”

 “家父....”

 魏叔玉看见李世民的到来,心中五味杂陈。

 “天下万机悉由朕一人听断,虽甚忧劳,不能尽善,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鉴照形,美恶毕见。当今朝臣忠謇,无逾魏徵。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站在灵堂前,想起往昔种种,李世民长叹一声,说道:“来人,拟诏,追敕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一言落下,全场无不侧目。

 自古以来,文贞便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谥号,开唐一朝从未有人获得过如此殊荣。

 “臣替家父叩谢陛下!”

 魏叔玉俯首叩拜。

 “宗正卿何在?”

 “臣在!”

 江夏王李道宗站出身来。

 “郑国公已逝,爵位由其子魏叔玉承继,另授正四品下左谏议大夫。”

 “陛下。”

 没等李道宗应声,魏叔玉出言打断:“《礼记.曲礼上》有言:父母之丧,三年不改其服。”

 “臣愿为家父守孝三年,请陛下成全!”

 言及此,魏叔玉再度叩首。

 这一行为让在场所有人都有些不解,郑国公爵位,正四品下的官职,这已经是陛下加恩了,多少人求都求不来,魏叔玉竟然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