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江东一枝花

第一百四十一章:无双陌刀军,三千铁浮屠血洗大非川!(第3页)

 “乌海之南,有苏毗、多弥羌部,吐蕃设立了乌海东岱、孙波东岱。”

 “你去寻程处弼,领一万党项轻骑击破敌军,所有部众全部迁往乌海。”

 “能做到吗?”

 “是,阿耶。”

 李象听到这里,小脸立马喜笑颜开,赶紧带着他的手下去出征了。

 “这小子,风风火火的。”

 见状,李承乾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老父亲般的慈祥。

 吐蕃与党项、白兰、多弥、苏毗都是汉西羌之别种,西汉时期,羌人有百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旌等,松赞干布的祖宗悉补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这才有了吐蕃。

 同样盘踞在雪域高原的象雄、葱岭的大、小勃律及位于大雪山(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泥婆罗,他们跟羌人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羌人后裔,而是羌人跟当地人种及外来人种繁育的后裔。

 吐谷浑、吐蕃、党项、多兰、多弥、苏毗等羌人部族来源于三苗,即九黎之后,九黎来自于蚩尤,他是炎帝姜

黎的后代,以父字为氏,姓黎氏。

 在炎帝姜榆罔时代,蚩尤带领九黎东征西讨,夺取了伏羲后裔‘九黎(九夷)国’的领地,因此被称为‘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羌人、鲜卑、铁勒等族群的来源都是古老的华夏先民,他们跟汉人一样有共同的先祖。

 对于这些人,李承乾采取的是包容的态度,即周边四夷之地,哪怕是西域这片曾经被汉人统治过的地方生活的族群都可以被接纳进入大唐,只要他们愿意学汉字,说汉语,祭祀炎黄。

 吐蕃、党项、多兰等羌人生活在雪域高原,他们比吐谷浑人更适应高海拔、高寒地带,这是李承乾特点为长子李象准备的班底,这些人或许数量并不多,整个雪域高原(青海、西藏、川西)所有生活着的族群人口加在一起,还不到八百万人,远远少于中原。

 大唐在册的百姓约320万户,即约1300万人,没有被统计进入的人口至少有两千万,这些人都是士族的佃户甚至是奴仆,隐户之事,自古有之。

 相比之下,雪域高原的人口是实实在在被记录在册的,李象在征服吐谷浑、党项及其它羌族时崭露头角,未来招募这些羌人、吐谷浑人、吐蕃人南下身毒,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殿下。”

 席君买浑身浴血,只剩下一双眼眸满是兴奋,来到李承乾面前。

 同时出现的还有罗通,他率三千玄甲军驰骋在大非川,屠戮了至少上万吐蕃军队,有些精疲力竭。

 跟在他们身后的还有被押着的赞悉若、论钦陵、尚囊。

 “不错。”

 “捞了三条大鱼。”

 “这场仗打下来,你们身上的开国县侯可以往上升一升了。”

 瞥了一眼论钦陵三人,李承乾满意道。

 “嘿嘿!”

 席君买、罗通对视了一眼,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开国县侯食邑千户,视同从三品,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视同从二品,再往上便是开国郡公,国公,相当于他们已经跻身了大唐勋贵阶层的顶峰,自然是一片欢愉。

 “席君买。”

 “殿下!”

 席君买赫然抬头,有些懵的看向李承乾。

 “此役已毕,吐谷浑故地归为大唐所有。”

 “吐蕃三分之一的兵力折损在这里,没有十几年根本恢复不过来。”

 “裴行俭为攻破吐谷浑次功,晋升国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本就是从三品的羽林将军,再往上抬一抬,一个正二品的大都护没什么问题。”

 “孤会上奏将吐谷浑故地一分为二,位于西域的典合城、且末城设立一个都督府,位于河西之南,这片雪域高原东北部的地区设立西海大都护府。”

 迎着席君买的目光,李承乾说出了他的谋划。

 “呃呃。”

 席君买愣了下,有些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