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第一武卒爆裂无声

第122章 驻留(第3页)


 一直默不作声的闫涛忽然开口。


 自从薛云发动兵变夺权后,地位上的悬殊差距使得两人都不再和以往一样。


 尤其当时薛云一直专注于军事方面,不可避免地冷落忽略了对方。


 还是他曾经属下的吏员杜山拉了他一把,最后等一切尘埃落定后推荐给了薛云。


 “我确实有御敌于东山府之外的想法,而三河县的地理条件无疑是最适合驻军抵御戎人的地方。”


 薛云没有隐瞒直接点头承认道。


 “主管大人,若是您想将三河县修筑得固若金汤,那么必须招揽大量的百姓到县城里,不然仅凭我们这点人,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修筑好城池。”


 如今三河县空荡荡的,就只有他们一千人左右的驻军。


 哪怕这一千人都拿来修筑城池,最后都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唯有招揽大量百姓入驻,他们才能尽快完成薛云的交代。


 “我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问题是三河县周边的百姓早都让戎人霍霍一空,即便有侥幸逃入山中避难的,可我们如何能找到他们,并说服他们前来三河县?


 最重要的是我们携带的粮草只能供给我们到秋收,万一成功招揽来了百姓,那么我们的粮草都要不够用了。”


 闫涛能想到的薛云何尝没有想过。


 “……倘若下官能招揽来百姓的话,不知主管大人是否会选择接收?”


 闫涛沉默片刻才缓缓道。


 “收!”


 薛云略作思索便斩钉截铁道。


 “下官明白了。”


 闫涛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便退后一步不再多言。


 “齐大齐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关于粮草方面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但薛云也不可能眼睁睁地放走了能到手的百姓。


 无非是他非常清楚人口的重要性。


 因为人口便是兵源和粮源。


 何况长明教的聂陵不是答应过两个月后会运送物资到薛云手里么?


 既然如此,只需要到时候在路过三河县的时候留下一点即可弥补。


 当然。


 前提是聂陵没有食言而肥。


 在他看来,把希望寄托在聂陵这样的人身上是非常冒险的。


 不过薛云又不是没有办法应对。


 大不了到时候让东山府运送一批粮食过来即可。


 虽然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损耗令人心疼。


 “都尉,我们弟兄没什么问题了。”


 齐大齐二对视一眼,最后由齐大开口表示。


 “行,有问题尽管说,不要有任何的顾忌,接下来我们会在三河县休整三天,这三天里你尽量查缺补漏,发现问题赶紧上报。”


 薛云朝着齐氏兄弟点点头道。


 他在城墙上并没有逗留太久,来回巡视一圈后他便返回了城外的临时营寨。


 随后一连三天下来。


 营寨内得到充分休息的士卒们都重新恢复了过来。


 “薛将军,家主大人那边有消息。”


 与此同时。


 吕丰那边终于顺利联系上了吕望。


 “仔细和我说说,吕长史那边带来了什么消息。”


 薛云一听立马急切道。


 眼看明天他们便要拔寨离开了,万一还等不到吕望方面的消息。


 恐怕他都要暂缓离开了。


 “回薛将军……”


 很快,吕丰便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


 根据吕望的回答。


 开春之后,撤回北方草原的戎人都准备重新南下前往幽都府轮换。


 留守在幽都府的戎人各部族都纷纷收回了散在外边的游骑,免得到时候轮换的时候找不到人。


 据他所知,再有一两天轮换的戎人大军便能抵达幽都府。


 最重要的是这回戎人带来了更多的军队。


 实在是之前劫掠北境的收获太过丰盛,惹得众多中小部族都红了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派人加入其中,希望来年同样能有这般收获。


 从吕望多方面打听来的消息,这支轮换的戎人大军数量约莫在七万左右。


 算上留守的戎人大军,总兵力都能达到十二万。


 这几乎是把北戎的家底都全部掏空了。


 所以吕望有理由怀疑,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戎人高层首领很可能与山阳晋王进行了接触,乃至于缔结了盟约。


 不然戎人方面不可能会如此倾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