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子耳目,贾母闲棋
“这贾瑞倒也是个妙人,竟拿那赌资购置房产,那张敬唐也果真给了。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于养心殿之东暖阁内,太监戴权跪着呈上当日之密疏奏折。
当今天子隆安帝一面览阅,一面面上含笑。
此乃仿前明之制度,除有绣衣卫之外,宫禁之中尚有中车府。
隆安帝为皇子时,与诸位兄弟争那大位,秘密设立此特务组织。
待继位之后,便将其融入宫中,由内相戴权执掌。
朝堂之权贵,军营之武将,清流之名士,京师之趣闻,京师之事每日皆有呈报,尤其与军队相关之勋贵大将,更是关注之重点。
京师之外亦有中车府之分部,每隔几日便有一批密奏入进宫来。
非但监视文武官员,亦会搜求坊间百姓之议论。
士林之动态,民间之逸闻。
甚者雨雪之天气,市集之物价。
此等皆在搜罗禀报之范围以内。
前明之时,那锦衣卫与东厂番子,每隔几日连鸡蛋之价亦会上报,此乃确凿史实。
这中车府与绣衣卫亦是相差无几。
似贾家这般顶尖之武勋世家,即便式微,却依旧是中车府所关注之重点。
今日本是发生于贾家之事,尚未及天黑,便己写成密奏,送至隆安帝之御案之上。
戴权并未作声,身为近侍太监,他晓得何时当接话,何时应缄默。
果不其然,隆安帝轻拍奏疏,笑着言道:“这贾瑞于铁骑营之动向,亦要加以留意。”
“是,奴婢明日便去安排。”
“世家大族之庶出子孙,皆怀有一腔怨气呐。”
隆安帝沉思着。
贾家与开国之脉并不受隆安帝所信。
于隆安朝,诸多开国一脉之勋贵意欲投效隆安帝。
奈何那开国一脉之子弟,有出息者甚少,多为纨绔之人。
隆安帝着实是瞧不上眼。
加之贾家为首之武勋家族,与义忠亲王、宁郡王、廉郡王之间,皆有着难以言说之关系。
愈发受隆安帝所忌惮。
又兼隆安帝自身崇尚简朴,不喜奢华之事。
对那只知享乐、借国库银钱肆意挥霍以奉迎太上皇之贾家,观感甚是恶劣。
隆安帝亦颇不容易。
太上皇虽己退位,却仍牢牢把控着军权。
朝中大臣,亦多是景和年间之旧人。
于武勋旧臣之中寻得可信赖之青年子弟,加以培植,用作心腹之人,此乃一首盘桓于隆安帝心中之大事。
贾瑞,这个名字己然被隆安帝记下了。
…………
…………
“哎,真似在梦中一般。”
瞧着那砖石铺就之地面,青砖混着糯米砌成之院墙,青碧色琉璃瓦覆顶之高大堂房。
精致且不失大气。
贾代儒那白胡子一颠一颠的,面上神情甚是激动。
细想之下,倒也不足为奇。
他亦是荣公之子,亦是在荣国府出生长大的。
只因其为庶子,便须成亲之后出府另居。
转瞬便是数十载。
愈发混得不济。
心中若无怨气,那自是不可能之事。
当然,亦是有几分期望。
盼着自身能中举人、进士,以光耀门楣。
自己既然无望……
便指望儿子能有出息。
唉,儿子是没甚指望了……
且看孙子罢。
怎的?
孙子也没了指望?
这……
贾瑞重生之前,大抵这便是贾代儒的心路历程了。
如今这贾瑞孙儿终是有了出息。
做了武官,且站稳了脚跟。
还不知是如何凑得银子买下这大宅的。
眼前还立着数十个小厮丫鬟,小厮们伶俐非常,丫鬟们生得俊俏,大多身着青绿色背子,恰似嫩葱一般站于庭院当中,齐刷刷地向贾代儒行礼问安。
这般情形,代儒老夫妇欢喜得不成样子了。
幸而未曾弄出那范进老母一般的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