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二龙出宫,贾族聚会(第2页)

 如今这位天子仿若卸去枷锁,身上骨头似都轻了几两。 

 “朕要亲去瞧一瞧贾瑞,看看这上天赐予朕之勇将!” 

 戴权嘴角微微一抽。 

 皇上这可是高兴得有些失了心智罢? 

 “皇上,太上皇亦得此讯息,也从慈圣宫摆驾前往西首门了……” 

 隆安帝之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 

 ………… 

 “满城欢呼雀跃,可是打赢了?” 

 荣禧堂之中亦聚满了一屋子之人。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尤氏、李纨、凤姐儿、秦可卿…… 

 三春与宝钗坐于下首。 

 宝玉依旧在贾母怀中亲昵厮磨。 

 各人的大丫鬟皆随侍在侧。 

 贾母之鸳鸯,凤姐儿之平儿,李纨之素云,三春之司棋、侍书、入画,宝玉之袭人,王夫人之金钏儿,薛姨妈之同喜,宝钗之莺儿、银碟儿,秦可卿之瑞珠…… 

 满屋子环佩叮当。 

 香气氤氲。 

 只是这一阵儿,这些贵妇小

姐们亦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各人皆明显有几分憔悴之色。 

 虽说胡骑两番试着攻打神京皆铩羽而归。 

 绵延百里之神京,又有众多驻军,还有火炮,此等并非胡骑单凭强攻便可攻克之物。 

 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这阵子贾府上下每日皆聚于一处。 

 老太太领着夫人小姐们吃斋诵经。 

 一则是盼着胡骑早早退去,神京得以转危为安。 

 二来是希冀贾家的爷们莫要在这场乱事里有个闪失。 

 贾政身为工部官员,一首在城墙近旁督管民工物料之事。 

 贾赦、贾珍这些有爵位的武勋,奉命在城上轮值。 

 兵戈之事凶险非常,贾家亦担忧这几个不中用的,莫要不小心被流矢射死了。 

 至于说大老爷、珍哥儿奉命领兵之事。 

 贾府上下倒无这般忧虑。 

 只要皇上和赵国公未曾失了心智、痰迷心窍,此等事是不会落到贾家爷们身上的。 

 有意无意之间,她们把贾瑞抛诸脑后了。 

 ………… 

 ………… 

 贾母年事己高,历经之事亦多。 

 侧耳听了半晌,老太太面上露出欣慰笑意。 

 “乃是欢呼声无疑,应当是胡骑退去了。” 

 “阿弥陀佛。” 

 “谢天谢地。” 

 王夫人与薛姨妈姐妹二人,一个合掌念佛,一个称谢天地。 

 凤姐儿娇声笑道:“二太太与姨妈这般虔诚,老天定然会庇佑咱们贾家,大老爷与二老爷必定也能平安归来。” 

 “可不是么?”贾母既欣慰又释然,说道,“还有你珍大哥呢,你这猴儿可别浑忘了。” 

 凤姐儿眼珠一转,笑道:“我是把话留与珍大嫂子去说,不然人家嗔怪我把话都抢了去说,那可就不妙了。” 

 尤氏年不及三十,论相貌不逊于凤姐儿,且另有一股成熟大气之态。 

 在宁府之中,贾珍亦是个胡闹好色之人,家中内务多亏有尤氏操持。 

 只是尤氏乃填房,故而在气势上似是比凤姐儿矮了几分,素日在贾母跟前总是不声不响的。 

 贾母更喜爱凤姐儿这般伶俐且敢言语之人。 

 尤氏抿嘴笑道:“你这贫嘴贱舌的,整日里只晓得胡言乱语。” 

 满屋子之人皆凑趣地笑将起来。 

 方才那死气沉沉的氛围一变,皆活跃起来。 

 凤姐儿又道:“咱们贾家此番亦是为朝廷效力,皇上会不会有什么赏赐呢?” 

 却不料宝玉哼唧一声,说道:“说这些败兴之事作甚!” 

 贾母轻捏了一把乖孙,极为老道地说道:“打了胜仗自是有赏赐的,依着各人的功劳而定。这守城之战,哪能有什么赏赐?不问罪便算是万幸了。回想起往昔岁月,咱们荣国府与宁国府的老太爷们皆随着太宗皇帝、太上皇征战沙场,一回府那赏赐便接踵而至。官爵、庄子,还有御赐的金银器物,咱们家隔三差五便有圣旨临门,摆香案接旨,皆是赏赐。这荣禧堂上的那几幅御笔赐字,便是当年我在府里做媳妇时太宗皇帝赏赐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