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家主仁慈(1)(第2页)

 “少贫。” 

 祁砚起身,将座椅让给楼予深,再次坐回桌上,问她:“刻得如何?” 

 “一试便知。” 

 楼予深打开印泥瓷盒,祁砚见状,从旁边抽出一张纸放在她手下。 

 印章盖在纸上,楼予深用力按压。 

 木章挪开时纸上留下一方官印,白底朱文,所书临州寸澜鉴传府。 

 祁砚看得放下账册,拿起盒子里绣有太始帝国图腾的通关文牒,错愕道:“你这手艺……你家祖上真是正经木匠?” 

 仿得连朱印上的残缺磨损印都盖出来。 

 “你可以怀疑我的作风,但不能质疑我家祖上的清贫。” 

 青阳县老楼家,几代木匠,本本分分靠手艺吃饭。 

 不然不可能清贫到今天。 

 祁砚蹙眉,白净修长的手指戳在纸上,“这里、还有这里真的好像,怎么做出来的?” 

 他差点以为她去府衙偷官章了。 

 楼予深看他指出的那两处,解释:“印章上,部分位置有所残缺,真正用处是防人伪造。但受印泥和纸影响,不会每次盖章都能印得无比清晰。 

 “所以需要多拿几份通关文牒,降低印泥带来的影响,比对推算出原章上真正的防伪缺口有哪些,是什么形状。” 

 祁砚若有所思,微微颔首。 

 随后,只听他问:“你前些年是关在山中清修吗?” 

 还不等楼予深编出回答,他再道:“怎不早点出山挣钱,知道我在这上面吃过多大亏吗?” 

 “你仿章被抓了?” 

 祁砚撇嘴,“也不算,先前花大价钱找个仿章的,对方信誓旦旦说她错不了。结果盖出来的印,连我这个行外人都感觉不太像,白白耽搁时间。” 

 祁氏家大业大,每时每刻都有流水似的金银入账,耽搁时间就是亏损。 

 楼予深笑着摇摇头,“其实不少刻章的匠人都有能力将这印章仿出来,但律令罚得太重,让她们只能摆手说做不了。 

 “说不定原章都是经她们的手制作出来的。 

 “如果有仿章被发现,粗制滥造就罢了,看一眼就能辨出真假的无关紧要。可如果太真,仿章不知用了多久才被官府察觉端倪,那最先被查的就是她们。”